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李小建主编)

[复制链接]
21#
seafz 发表于 07-4-10 09:32:05 | 只看该作者
[s:4] [s:4] 严重感谢
22#
seafz 发表于 07-4-10 09:37:3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哦!
23#
daisy221 发表于 07-6-13 16:36:4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daisyzhou221@hotmail.com
谢谢!
24#
spring1215 发表于 07-6-22 19:51: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了,我的是springday1215@163.com
25#
weegine 发表于 07-6-28 00:58:53 | 只看该作者
26#
cwjljz 发表于 07-7-14 11:50: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

谢谢你!我的是jjj@hstc.edu.cn
27#
614 发表于 07-7-17 19:32: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email:lvxiuli809@163.com,谢谢!
28#
ilyzs2000 发表于 07-8-12 14:21:26 | 只看该作者

李小健 经济地理

二、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
           (一) 跨国投资的影响因素
           企业进行跨国投资,主要是受利益驱动。
         具体地,成本、市场和要素投入在决定其跨
         国投资国别选择上起重要作用。因此,跨国
         投资国别选择包括成本取向、利润取向、市
         场取向、要素取向和公司战略取向。
        (二) 跨国投资国别选择取向
        1.成本与利润取向2.市场取向3.要素取向4.公司战略取向
        三、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
        (一) 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
         1.区位
          ◆经济中心区
          
          2.区位选择原因  跨国投资者仿效东道国已有的投资格局,在经济中心区投资,可以减少因对投资地情况不了解所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3.区位转移  一方面与发展中国家非发达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有关,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时间滞后于发达国家,其区位扩散也应出现相应滞后期。
        (二) 集中于边界地区
          1.区位  边界地区。
          2.区位选择原因  边界地区,历史上相邻两国(地区)交
        往较多,彼此了解加深,投资者所掌握的相
        关信息较多。政府在边界地区建立“经济特
        区”、“出口加工区”等,给予较优惠的政策吸
        引外资,加强了这种边界区位。
        (三) 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1.区位
          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2.区位选择原因
          一般来说,语言和文化习惯的相同,可
        以减少对信息了解的障碍,加强投资者与当
        地各有关方面的沟通;了解当地的习惯、法
        律等,也利于避免劳资冲突。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公司总部、区域总部、
        研究与开发机构、生产经营机构。  区位要求:由于区位需求条件不同,跨国公司
        各个组分的区位选择具有较大差异。  研究意义:研究跨国公司各组分区位选择的一
        般性特征,不仅对解释公司空间结构,而且对公司
        空间战略策划,均具重要意义。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
         1.公司总部的功能
         2.公司总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
        (1)便利的交通运输;
        (2)及时的信息获取;
        (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二)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
          1.区位
          主要大都市区。
          2.区位选择原因
          大都市区具有以下三种优势:具有公司
        之间当面接触可能性;提供金融、法律、广
        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具有与其它大都市
        高度接近性。
        图6.2 跨国公司总部和区域总部集中地(资料来源:教材本章参考文献[1],198页)
        图6.3 美国主要公司总部的区位(资料来源:转引自教材本章参考文献[33])
       
        (资料来源:Bergman E F, Renwick W H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People,Places, and Environ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Inc,1999.472 )
        (三)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
          公司总部区位并非固定不变。随着公司
        的地理扩张及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总
        部的区位也会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在
        不同尺度、不同国家表现有所不同。在宏观
        尺度上,跨国公司一般很少将其总部从其母
        国移往它国。至多发现有的跨国公司将其总
        部的一部分迁往它国。
        (四)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实例:壳牌公司
       
        二、公司研究与开发(R&D)机构的区位特征
          1.R&D的重要性
          公司间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
        技术水平的竞争。在技术发展日益迅速、
        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技
        术对公司增长的作用更显重要。
        2.R&D的过程
          研究阶段:通过市场营销,发现新产品(或者对原产品的改进)信息;同时,通过应用科学研究,了解生产这种产品的技术可行性。  研制阶段:根据第一阶段所获信息,对拟开发产品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开发。  生产阶段:先对研制的产品进行样本生产;然后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修改,并进行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的营销。
       
        图6.7 研究与开发(R&D)的过程
        (资料来源:教材本章参考文献[37])
       
           (1)接近于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以获
        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   
           (2)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
        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
        动力的需求;
           (3)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
        样本及新产品的性能、消费者偏好提供反馈
        意见,并引导消费。
        (三)R&D 区位
          公司的R&D区位应该趋于大都市区和大科
        研集中区。R&D在空间上倾向于公司总部所在
        地。
          母国市场型公司很少在海外建立R&D。东
        道国市场型公司,在公司母国建立有R&D机构
        的同时,也趋于在海外市场建立较高层次的
        R&D机构。世界市场型公司趋于在适宜区位建
        立国际性和相对独立的特定研究实验室。
       
        图6.8 美国大公司R&D区位及其变化(1965—1977)
        (资料来源:教材本章参考文献[39])
          (四)公司案例:英国卡德伯里·施韦普斯公司
       
        三、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
          (一)全球集中生产型
           1.区位特征
           这类公司将生产活动集中在一个区位
        (或一个区域,一个国家),通过销售网
        络,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市场。
        2.区位形成条件
          这种区位类型,受国际贸易政策影响较大。如果国家间贸易壁垒存在,国外销售便难以拓展。所以,在大型地区性集团(如东南亚联盟、英联邦等)之内,易于形成此种类型的公司生产格局。
         
        (二)市场地生产型
          1.区位特征
          该类公司在每一个市场地(国家)均
        建立其生产厂家,这些生产厂家以服务各
        自的市场为主。无(或很少有)跨越国界
        的销售发生。属于典型的进口替代型生产。
       
        2.区位形成条件
          早期与运输成本因素有关。此外,①在市场地建厂,可及时根据消费者偏好改造产品,还可提供快速的售后服务。② 由于仍然存在贸易壁垒,因此,许多跨国公司在潜在市场地建立生产厂家。
        (三)专业化生产型
          1.区位特征  该类型公司具有多个生产区位(国家),每一区位集中生产一种产品,服务于区域或世界市场。  
        2.区位形成条件
          贸易壁垒较小;各个国家具有不同的技术和生产要素优势。公司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可建立大型专业化生产厂家并用其产品覆盖全部区域。
         
        (四)跨国一体化生产型
        2.区位形成条件
          生产活动多为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且生产过程标准化程度较高。此外,生产过程可分离为独立的运营阶段,距离对运输成本影响不大。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背景
        二、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
        三、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跨国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背景
        (一) 跨国投资的联系系统
       
         1.生产链(生产与销售活动关系系统)
         2.所有权关系系统
         3.组织链(组织关系系统)
       
       
        图6.11 跨国投资企业的三种联系系统
        (二) 区域等级关系
       
         图6.12 区域等级关系
        (三) 跨国公司—区域综合联系
        二、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
          (一)广泛性  
          狄肯指出,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
        展的影响有以下六个方面:资本和金融、
        技术、贸易和产业联系、产业结构和企业
        家能力、就业、依赖和经济扭曲。
        (二) 层次性
          直接影响:就业、税收、基础设施等。
          间接影响:原料,燃料联系;半成品,
        零部件联系,劳动力及服务联系,信息联
        系,技术联系等。间接影响还可依据所通
        过的中间机构的多少,有层次之别。
       
        (三) 区域性
          跨国投资常集中于某些区位上(如主要经济中心,尤其是全国首都和地方中心城市,沿海发达区,国家扶植发展区,经济特区等),因而其投资影响具有区域性。
        (四) 多面性
          跨国公司对区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例如,投资企业可吸纳一定就业人员,间接带动相关企业就业人员的增加;但也会取代一些原应由当地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
        (五) 差异性
          不同源地的跨国公司可具有不同的区域格局;公司规模、投资战略、所属产业部门所带来的影响的差别也很明显;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跨国投资易于借助广泛的联系,扩散其影响。
       
       
        (六) 时间性
             
          跨国投资的区域影响程度,随着投资企业建立的时间而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就业、税收、基础设施等。
             
       
       
          广泛性来自于跨国投资企业的错综复杂联系,层次性与生产链有关,区域性和差异性为区域系统(区域条件)与生产系统、组织系统相互迭置的产物,多面性则是跨国公司与区域目标利益不一致而又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 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特点
          1.互补性
          跨国公司和区域各具一定优势,而这种优势又
        为对方所需求,从而形成双方的互补关系。例如,
        跨国公司拥有投资地所需的技术、管理专长、资金
        及市场营销能力等,投资地拥有跨国公司所需的市
        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
        2.竞争性
          跨国公司在区域投资与区域引进外资各有其目的。双方为各自的利益而竞争,最后达到双方都可接受的结果。
       
        3.变化性
          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关系随时间而变化。首先,全球经济环境、生产系统和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均在不断变化着。其次,跨国公司在区域的投资时间也改变着两者的关系。
          (二)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
          1.社会政治背景
          国家的政治、经济战略;投资地政治
        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对方社会文化特点。
        2.结构状况
       
          3.相对地位
          跨国公司与投资区域的经济实力、
        社会影响等,是决定两者关系的另一
        重要因素。
          1.概念题:
            跨国公司;产品周期理论;折衷理论。
          2.什么是产品周期理论?
          3.分析不同产品阶段的区位特征。
          4.根据折衷理论,分析跨国直接投资的前提条件。
          5.简述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
       
          6.跨国公司是如何进行投资国别选择的?
          7.跨国公司是如何选择投资的微观区位的?
          8.分析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特征。
          9.试比较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特点。
          10. 分析跨国公司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生产单位的区位为什么存在差异?
          11. 试分析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第三节 城市与区域关系
第四节 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
第五节 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

  区域的概念:
        地理学:区域就是指一定范围的
地理空间。
        经济地理学:区域是指人类经济
活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

  经济地理学通过两条路径研究区域经济
问题:
  一是以单个区域为研究客体,探讨其内
部的结构、功能以及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是以若干区域为研究客体,探讨区域
之间的经济空间组织问题。本章主要分析区
域的结构与组织,这是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
经济问题的重要基础。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
             一、区域产业分类
             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
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
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
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
本模式。

  区域经济结构类型:产业结构、所有制结
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
  产业(industry):就是国民经济各部门
各行业的总称,“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于
文化、教育······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industry’即‘产业’” 。
区域产业结构:
  概念——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
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
  重要性——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进行
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增值的载体。在经济
体制和企业效率一定的前提下,区域经济
增长的效率与发展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及变化。
一、区域产业分类
    (一) 三次产业分类
  三次产业分类也称为克拉克(C.G.Clark)
产业分类,即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成第一产
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林业和
狩猎业等,农业实际上是指种植业。
  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
业等工业部门。
  第三产业:商业、金融及保险业、
运输业、服务业及其它各项事业(如科
学、文化、教育、卫生、公务等)。
(二) 产业功能分类
  产业功能分类是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
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将其分
成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三大
类。
主导产业:
  概念——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
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的
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
一样的。

  意义——在区域经济增长中,主导产
业处于支配地位。通过与其它产业之间的
较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
就能影响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进而对
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功能:
  它的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在
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是开展
区际分工的主体。
  由于与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关联效应,
主导产业能够组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并可能波及整个区域经济活动。

关联产业:
  概念——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
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
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类型:
  前向联系产业:利用主导产业产品的
产业。
  后向联系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生产
资料的产业。
  侧向联系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
能源及其它服务的产业。

基础性产业:
  概念——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
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类型(1):
  生产性基础产业;
  生活性基础产业;
  社会性基础产业。

  类型(2):
  消费趋向性基础产业:产品的可运输性
差,只适宜在主要消费地区就近发展。
  广布性基础产业:产品需求量大,消费
地区广,布局受地域条件限制较少。
  产品不能在空间上流动的产业:如运输
业。
支柱产业:
  概念——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
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
  特点——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
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
所占比重却较小,或者与其它区域的同类产业相
比并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
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有主导产业
应有的功能。
潜导产业:
  概念——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
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
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
  重要性——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
将来发展为新的主导产业。
(三)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要素:进行生产活动必须使用的各种
物质资料和劳动力,包括资本、劳动力、
技术、自然与人文资源等。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就是根据产业对
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
素的依赖程度划分产业类型。这样划分出
的产业有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
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
很高,如农业、采矿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大
量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如钢铁工业、化学
工业等。
      

  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
使用劳动力特别是大量廉价劳动力,如传
统的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
  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主要是依靠技
术的投入,技术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较
大,如高新技术产业。

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代表了区域内各产
业之间的典型组合方式。学术界曾提出过
多种区域产业结构模式,解释各产业之间
的组合或配置方式。
(一) 主导产业选择
  1.高比较优势系数
  理论依据:主导产业是在区域比较优
势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比较优
势可以用比较优势系数来测度。
   

  指标:由比较集中系数、比较生产率
系数、比较输出率系数和比较利税系数等
构成的一个综合指标。比较优势系数是这
四个系数的乘积。
  判断标准:区域某产业的比较优势系
数的值越大,越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的条件。

比较集中率系数:
                                                a/A
                  比较集中系数=
                                               b/B
式中:a——某产业的产值;
   A——区域所有产业的产值;
   b——全国该产业的产值;
   B——全国所有产业的产值。
比较生产率系数:
                                                 x/X
              比较生产率系数=
                                                 y/Y
式中:x——某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X——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
   y——全国该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Y——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比较输出率系数:
                                                  m/M
                比较输出率系数=
                                                  n/N
            
式中:m——某产业产品的输出量;
   M——区域该产业产品的生产量;
   n——全国该产业产品的区际交换量;
   N——全国该产业产品的生产量。
比较利税率系数:
                                                   t
                 比较利税率系数=
                                                  T
式中:t——区域某产业的产值利税率;
   T——全国该产业的产值利税率。
2.高产业关联度
  理论依据:主导产业通过与相关产业
的关联来组织、带动它们发展。因此,一
个产业若只是比较优势系数高,而产业关
联度低,仍不能成为主导产业。
      

  指标:某产业的关联度可以利用投入-
产出逆阵系数表,通过计算其感应度系数
和影响力系数来判断。


  判断标准:如果一个产业的感应度系
数和影响力系数都高,那么它就是主导产
业的最佳选择;如果其两个系数中一个高,
另一个低,表示它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
如果两个系数都低,则该产业不能作为主
导产业。
感应度系数:
感应度系数=a/A
式中:a ——某产业横向逆阵系数的平均值;
   A——全部产业横向逆阵系数的平均
值的平均。
影响力系数:
影响力系数=b/B
式中:b——某产业纵列逆阵系数的平均值;
   B——全部产业纵列逆阵系数的平均
值的平均。
3.高需求收入弹性
  理论依据: 产业的发展前景主要取决于
所生产的产品的社会需求增长。因此,主导
产业的产品不仅当前的社会需求大,而且产
品的未来社会需求要能够持续地、较快地
29#
FLClover007 发表于 07-8-12 15:25:11 | 只看该作者
不胜感激!
谢谢!
flclover007@sina.com

hjw343@sohu.com
谢谢
30#
zrzzjncky 发表于 07-8-21 09:45: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我的邮箱的  zrzzjnc@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29 18:31 , Processed in 0.08862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