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广播中担负的角色:
① 组成广播文艺节目
② 充当电台和节目的标志(又称标志音乐和开始曲,一般15~20秒);
③ 作为节目内容的间隔或过渡(又称桥梁音乐、花边音乐或间隔音乐,3~5秒);
④ 为节目配乐、渲染情绪、烘托气氛;
⑤ 作为节目的天空或者补充,是节目准时准点。
⑶音响:除了有声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音,包括自然环境的响动、机器的轰鸣、动物的鸣叫以及人的动作的种种声音。
音响效果:
① 从受众心理:A.写实的、唤起情景想象的效果
B.象征性的、唤起情绪的效果
C.习惯性效果(如打字声等)
② 从音响来源:A .真实的音响(新闻节目、教育类、知识类)
B. 虚拟的音响和模仿的音响(文艺类节目)
音响在广播中的作用:
① 加强广播节目的真实感;
② 表现时间和空间(如农村的鸡鸣和城市的车声)
③ 渲染和烘托环境气氛
④ 刻画任务心理(多在文艺广播)
⑤ 组成声音的“蒙太奇”(文艺节目中)
二. 广播传播方式的基本特征
1.原生性特征:广播与生俱来的特征
① 远距离的距离(脱离具体语言环境、不能面对面反馈),优劣势并存。
② 线形(无可选择、劣多于优、属于被动收听)
③ 非实体(成本低但不便保存和再传播)
④ 一对众(媒体的本质属性)
2.派生性特征:再广播发展中扬长避短形成的。
① 多制式(提高选择性)
② 接受的机动性
第二节、广播新闻
一、广播新闻口语报道的特点
1.口语报道的定义:先由广播电台的记者、通讯员、编辑采写,加工成符合口语广播规律的文字稿,再由播音员口头播出的一种广播新闻形式。
2.口语报道的特点(与报纸中消息文字作比较)
① 把报纸标题变成内容提要或无题;
② 把报纸复杂的新闻导语和标题变成见面那个大广播内容提要;
③ 将导语变“看”为“听”;
④ 主题要符合广播的线性特点,安排好时间和人物的顺序。
⑤新闻背景不要复杂,要简明要。
⑥结尾要耐人寻味,不要画蛇添足。
二、广播录音报道的特点
(一)结构特点
1. 定义:新闻实况音响和记者的文字或有声语言叙述相结合而何曾的一种广播题材。
2. 组成部分:新闻实况音响和记者的叙述
(二)录音报道现场实况音响的特点
1. 实况音响的定义:新闻发生的当时当地的声音。
2. 实况音响的特点: ①客观存在,不以记者的活动为转移;
②特定的时间、地点的规定。
3. 实况音响的内容及分类
内容:① 人声——新闻人物的讲话、发言、报告;现场人物交谈、歌声……
② 物声——现场机器运转声、打字声、枪炮声;
③ 自然界的声音——虫鸣鸟叫声、风声。
分类:① 表现主题的音响——直接用来说明主题的音响,又称主体音响、骨干音响。
② 烘托主题的音响——通常用来表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条件或氛围。
4. 采录实况音响的目的:表现主题,烘托主题。
5. 采录实况音响是要注意的问题
① 新闻实况音响要符合报道主题的需要;
② 实况音响要真实(事后补录);
③ 实况音响要少而精;
(三)录音报道着那个人物讲话要有个性,采录中要注意:
1. 讲话者是新闻人物,讲话要有新闻价值;
2. 人物讲话要有个性,不要空乏表态;
3.人物讲话要考虑效果,简明扼要(压低混播)。
(四)录音报道的文字特点
1. 文字或解说必须紧紧围绕现场来写;
2. 录音报道的文字必须有现场的细节描写;
3. 文字解说必须与实况音响或人物讲话想协调。
(五)关于文字解说、
1. 文字解说的任务(作用):
① 说明新闻现场、交代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场景等状况;
② 表述人物的心理活动,体现报道意图;
③ 通过叙述事实抒发情感,表达赞成与反对思想倾向,帮主听众理解主题;
④ 组织全篇的作用。
2. 录音报道对文字解说的要求
① 文字解说与音响要有机结合;
② 文字解说不要与音响或讲话相矛盾;
③ 文字解说宜少不宜多。
三、广播实况报道的特点
(一)广播现场实况报道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简称实况报道,在事件发生、发展以至结束的现场,运用现场实况音响进行报道的一种广播体裁形式。
分类:1. 现场实况转播 (实况转播)
2. 广播记者现场口头报道(现场报道)
(二)实况转播
1. 定义:指在事件发生、发展以至结束的现场,通过现场实况音响同时直接播出的一种广播体裁形式。
2. 特点 ① 报道过程与事件发展过程在时间上有同步性;
② 报道方式是照相式的,现场的所有实况音响全部照传照放,只是话筒安放的位置不同而侧重不同;
③ 实况转播可以不用解说(重要政治活动或文艺演出),也可以插入适量的解说(体育比赛或群众性活动),实况音响为主,解说为辅。
④ 实况转播是一门语言艺术,要求创出风格。
(三)现场报道
1. 定义:是指记者或主持人到事件发生、发展以至结束的现场,一边看一边听,一边做口头报道,一边录音,经过剪辑以后播放的一种广播体裁形式。
2. 现场报道与实况转播的主要区别
① 实况转播的报道过程与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同步,而现场报道不同步;② 实况转播不经过剪辑,而现场报道有剪辑。
3. 现场报道的构成因素:现场音响和现场口播
4. 题材要求 :
① 题材重大
② 新闻事件和新闻事实赖以展开的现场有较强的新闻性,能引起人们兴趣;
③ 新闻事件和新闻事实的内容相对单一,事件发生、发展以至结束的时间跨度有限,空间较集中,现场音响丰富而有特点;
④新闻事件和新闻事实一定处在发生、发展阶段性过程当中,便于记者观察、评述与把握,且能给听众以动感和节奏。
5. 现场报道的采录特点:
① 选择真是的有价值的现场音响;
② 记者口播语言口语化、形象化;
③ 现场口播与现场实况音响哟啊配合默契。
四、广播连续报道的特点
(一)定义和特点
1. 定义:是指对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以至结束运用多种形式不断进行接二连三的多次报道的一种广播体裁形式。
2. 特点:
① 在时间上具有多次性和连续性;
② 紧追新闻事件发展步伐,有始有终;
③ 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
④ 视时效为生命,提供多数听众关注的最新消息。
(二)广播连续报道选择题材的标准
1. 能引发听众高度关注; 2. 仍然处于变化发展之中;
3. 适于持续报道的过程
(三)连续报道与系列报道的区别
报道的区别 连续报道 系列报道
对象 事件 非事件(以问题或现象为主)
主体 不变 变化
主题 变化 不变
体裁 以消息为主,其他为辅 以新闻性专稿(通讯)为主
侧重点 强调时效,着眼于提供最新信息 强调报道时机,着眼于深度报道,解释为什么
第三节、广播新闻性专稿(通讯、专访、特写)
一、专稿的表现手法与结构形式
1. 定义:是一种比较详细、生动、具体的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的记叙性的广播体彩形式。
2. 专稿的特点
① 与一般的记叙文相比,它具有新闻性;
② 与一般消息相比,它具有形象性和具体性;
③ 与一般录音新闻相比,它对人物事件的描写更细致,更注意细节和个性;④ 在结构上,它比广播新闻(消息)复杂;
⑤ 在表现手法上,广播新闻以叙述为主,新闻性专稿则好似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更注重描写、议论、抒情;
⑥ 在容量和篇幅上,广播新闻性专稿比广播新闻容量大、篇幅长。
3. 专稿的表现手法
(1)叙述和描写(最基本)
叙述:对事实展开过程的一般交待,侧重于纵向勾勒。
描写:对新闻事实的具体情景的形象再现,侧重于横向刻画。
(2)议论和抒情(适量):点明新闻事实的意义,二者常结合使用,包括议论性抒情和抒情性议论,一、二句为宜。
4. 专稿的结构形式
(1)新闻性镜头+纵式结构(适合于写事件或人物通讯)
(2)新闻性镜头+横式结构(适合于写非事件性新闻,特别是成就性和经验性报道,也适合人物通讯)
A、新闻性镜头——又叫新闻引子或新闻由头,指的是新闻事件新近发生的一个场面、情景、事实或者是新闻人物新近出现的一个言论或行动。
B、纵式结构——指的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人物生活的历程来安排篇章结构和素材。
C、横式结构——又叫并列式结构,是按照新闻素材的性质分门别类地安排篇章结构。
二、录音通讯
1. 定义:是报道性、描述性与现场音响结合的广播新闻性专稿。
2. 要素: ① 现场音响
② 记者的叙述和主持人或播音员的解说、介绍;
③ 新闻人物的讲话或记者与新闻人物的对话。
3. 特点: ① 在容量上比录音新闻要大;
② 时效上没有录音新闻严格;
③ 表现手法上更注重细节描写,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地写人叙事抒情。
4. 录音通讯在采录和写作上的要求
① 抓住细节(表现形态可以是一个感人的音响,几句精彩的讲话,人物的一个举动或是现场的一个情景……);
② 讲究语言美(朴素美、流畅美,用音响代替叙述);
③ 采录有个性的音响 ;
④ 要是表现的内容有深度。
三、录音专访
(一)定义:也叫录音访问,是记者或主持人以第一人称讲述的现场见闻,跟被采访者交谈的录音相结合的一种广播新闻性专稿。
构成要素:① 记者或主持人讲述的现场情景 ;
② 记者或主持人跟被采访的新闻人物的交谈录音。
(二)录音专访的特征和优势
特征:以人物谈话为主体,以录音为表现形式,访谈场合可以选择。
优势:题材广泛,亲切感人。
(三) 录音专访采写的主要特点
1. “访”字当头。
①因人访问——目的在于报道人物事迹,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对象大多为先进模范人物,以及人们关注的新闻人物(正负面都有)。
②因事访问——在于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
2. 选择人物,“访”出有价值的新闻来。
3. 专访应当“专”。
①内容是专门采访所得;
②谈话内容要有专门性;
③专访角度要新颖,不要面面俱到;
④被访问对象与记者的议论要深,不要泛泛而谈;
⑤访问现场的描绘要有个性特色。
4. 专访应将访问现场、现场音响、被采访者特征,以及记者和被采访者谈话巧妙和谐的糅合在一起。
(四)理想录音专访的四个要素
1. 要描绘访问现场,使听众知道是在何时何地访问;
2. 要有现场音响,使听众加深对现场的立体感;
3. 要写出被访问者的身份、相貌特征,使听众对其有感性印象;
4. 要录好记者与被访问者的谈话,使听众清楚地知道访问的内容。
第四节、广播新闻评论
一、定义:通过有声语言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提出意见或看法的论属性广播体裁,是集新闻性、政论性与一体的议论文。
二、特点 :1. 共性:新闻性、政论性、群众性
2. 个性:短小精悍,简介明快,主题集中,线索单一,生动活泼
三、类别
1. 根据谁发表评论来分:
① 播音员播送的评论
② 主持人评论(三言两语揭示意义)
③ 评论员可口头评论
2. 根据是否运用音响分:
① 不带音响评论;
② 带音响评论:是记者或编辑采录下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音响并以此为论据作为广播评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3. 按所论问题重要程度分:
① 本台评论(相当于报纸的社论)
② 本台评论员文章(涉及敏感性问题或焦点问题)
③ 本台短评(主题集中,紧跟新闻事件,是对某一个具体事件发表评论,配合消息播出篇幅短小,局部性,300~500字)
④ 编后话(150~200字)
4. 按口语谈话和书面文章分
① 书面文章体评论
② 广播谈话体评论——特征:A. 对听众有称呼,对象感强
B. 谈话中充满浓厚口语谈话味
C. 同听众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激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