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哈尔滨工程大学简介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chunzhichu 发表于 09-7-3 12:3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了让大家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印象不仅仅是局限于当年的“哈军工”,特意找到学校简介,方便大家对学校做细致深入的了解。
以下前面的序号为楼层号

2.[学校简介]
3.[历史沿革]
4.[校园文化]
5.[院系设置]
6.[两院院士]
7.[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
8.[博士后站]
9.[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级中心]
10.[国家级教学、科研基地]
11.[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2.[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12.[学校层次]
13.[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分校]
14.[国家大学科技园]
15.[历任校领导]

[ 本帖最后由 chunzhichu 于 2009-8-2 23:02 编辑 ]
沙发
 楼主| chunzhichu 发表于 09-7-3 12:36:02 | 只看该作者
[学校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是1996年首批通过211立项审核(非预审)的27所院校之一,是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哈尔滨工程大学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陈赓大将任第一任校长,学校曾是“一五”期间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唯一入选高校), 1959年中共中央确立的20所重点大学之一。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它各系(部)部分干部教师及“政治上不合格”干部教师共1500余人为基础(占当时分拆总数的51%,注:国防科大当时分得1448人),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学校再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8月通过立项审核,进入“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27所高校行列;2002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并由原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四方共建。
  学校占地面积12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0.96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现设有船舶工程学院、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水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与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际合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防教育学院、软件学院等17个学院,以及外语系、工程训练中心、体育军事训练部等3个教学系部、中心;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科研中心1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图书馆共有藏书243.6万册。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整体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本科专业54个(其中3个未招生),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13个,学科专业涉及7个学科门类和37个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水声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核能科学与工程等7个学科为国防重点学科,流体力学等28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等3个专业为国防重点专业,自动化等14个专业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3118人,其中专任教师1746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180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博士生导师26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5人。现有各类在校生23517人,其中本科生12826人,各类研究生804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613人,在站博士后超过300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2767人。学校被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列入“21世纪人才强军计划”,是海军在东北地区唯一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依托学校,现有海军国防生600余人。
  学校以精英教育为目标,全面实施“创新推动、打造品牌”战略,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打造一流的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该校学生近3年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亚太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国际国内赛事中获得国际、国家级奖百余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5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学校被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称号。毕业生以“可靠顶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200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并获得“优秀”成绩。
  学校历来有重视科研工作的传统,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是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一支重要依托力量。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核动力仿真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十五”以来,学校坚持以国家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凝炼高端科学研究方向,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973计划”、“863计划”、国防预研和型号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50余项。2008年到校科技经费超过5亿元,位居全国重点高校前列。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的大学。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校办科技产业蓬勃发展。
  学校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与2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北达科他州立大学、韩国金乌国立技术大学、俄罗斯远东国立技术大学、日本东京电气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十几所大学开展本科生、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联合办学。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现有国际合作教育项目本科学生478人,首届合作教育毕业生34人全部在澳大利亚就业或攻读研究生。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有计划地选派大批优秀教师和学生到国外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促进了学术水平的提高。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防系统和国民经济建设培养了6万多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2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防大中型企业的院士、教授、厂长、所长及劳动模范,以及一大批科技和管理专家,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多次荣获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2006年,学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传承历史谱新曲,励精图治铸华章。55年来,学校坚持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培育的“哈军工精神”,奋进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前沿,形成了“忠诚、坚韧、团结、创新”的校风,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学校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使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三海一核”领域的国家战略机遇,强化特色,继承创新,以人为本,统筹发展,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板凳
 楼主| chunzhichu 发表于 09-7-3 12:36:51 | 只看该作者
[历史沿革]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陈赓大将任军事工程学院首任政委兼院长。毛泽东主席为学院的成立颁发了训词。学院按军兵种设立空军工程系、炮兵工程系、海军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程兵工程系五个系。1959年学院被国家确定为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始终得到中共中央、政务院、中央军委的关怀和重视。党、国家、军队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叶剑英、彭真、谭震林、薄一波及各总部、军兵种等50多位领导同志先后到学院视察和指导工作。
  1960年到1962年,学院进行了分建和改建。学院炮兵工程系迁往武昌,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成立炮兵工程学院,不久又迁往南京(现为南京理工大学);装甲兵工程系迁往西安,成立装甲兵工程学院。工兵工程系迁往西安,后又迁回北京,成立工程兵工程学院;原子化学防护系迁往长春,成立防化学兵工程学院(现为防化指挥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的机场建筑和气象两个专业移交给空军气象学校;学校又陆续成立原子工程系、导弹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1966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退出部队序列。
  197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哈尔滨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原军工其他各机关系部的部分干部教师调整归第六机械工业部(后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导弹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基础课部和院机关等部分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现为国防科技大学)。1978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94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预审,成为国家“211工程”的首批建设学校之一。2002年教育部批准该校试办研究生院;2002年科技部教育部批准我校启动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2002年国防科工委、黑龙江省政府确定我校实施重点共建。
地板
 楼主| chunzhichu 发表于 09-7-3 12:37:45 | 只看该作者
[校园文化]
  校庆50周年前夕,2003年7月11日,校园路名确定。校园8条主要道路分别以东海、南海、北海、西海和陈赓、世昌、奥列霍夫、郑和命名,大操场定名为“军工操场”。
  “军工操场”周边4条道路的命名,即反映了我校为海运、海防、海洋服务的特色,又寓含工程大学走向世界的理想,也象征工程大学之生机和永恒。其它4条道路以与我校历史及特色有关的重要人物命名,反映了我校的历史传统和特色。“陈赓路”贯穿校园南北,以军工首任院长陈赓大将命名,有怀念继承前辈遗志、创造工程大学美好明天之意。“世昌路”以甲午海战英雄邓世昌命名,取“世昌”两字,有警示后人自强图远、永远不忘为海防服务的历史使命之意,同时寓意工程大学世代昌盛。“奥列霍夫路”以军工首席顾问奥列霍夫命名,既有怀念苏联顾问团对军工创建所做的特殊贡献和友谊之意,也表达哈军工创建之初与世界水平接轨、今天的工程大学继续加快国际化进程之意。“郑和路”以中国海军力量达到顶峰时期七下西洋领军人物郑和命名,以激励师生为建设强大的海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象群教授曾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创作完成陈赓院长铜像。
5#
 楼主| chunzhichu 发表于 09-7-3 12:38:26 | 只看该作者
[院系设置]
  船舶工程学院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自动化学院
  水声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理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国际合作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防教育学院
  软件学院
  外语系
  体育军事训练部
  工程训练中心
  国际大学生文化教育素质基地
6#
 楼主| chunzhichu 发表于 09-7-3 12:39:12 | 只看该作者
[两院院士]

  杨士莪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军用水声电子专家
  廖振鹏 中国工程院院士 波动理论专家
  徐玉如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军用智能水下机器人专家
  王仲奇 中国工程院院士 热力叶轮机械专家
  孙玉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 舰船核动力、核反应堆工程专家
  闻学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 舰船燃气轮机专家
  邢球痕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
  陆 埮  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能核物理专家
7#
 楼主| chunzhichu 发表于 09-7-3 12:39:39 | 只看该作者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导航、制导与控制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轮机工程
  水声工程
8#
 楼主| chunzhichu 发表于 09-7-3 12:40:01 | 只看该作者
[博士后站]
  力学博士后流动站
  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仪器科学与技术后科研流动站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哈尔滨工程大学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9#
 楼主| chunzhichu 发表于 09-7-3 12:40:21 | 只看该作者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级中心]

  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水下机器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多体船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特种材料及特殊加工国际合作研发中心
10#
 楼主| chunzhichu 发表于 09-7-3 12:40:42 | 只看该作者
[国家级教学、科研基地]

  哈尔滨工程大学—军工操场
  核动力安全与仿真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111\"工程]
  深海工程技术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111\"工程]
  国家工科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6 02:05 , Processed in 0.10498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