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区域地理概论》教学大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chendinggui126 发表于 09-7-11 11:2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区域地理概论》教学大纲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及其相关专业(资环、城乡规划、综合文科等)必修的专业基本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位置与区位论、区域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发展、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等方面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区域案例分析,以及区域地理调查内容与方法。重点介绍区域地理分析的主要理论,通过相关区域的案例分析,介绍区域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一)教学目的
1. 作为地理、综合文科和资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注重区域地理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以培养学生区域地理的理性思维;
2. 注重针对具体区域的案例分析,通过世界和中国的主要地理问题的分析与介绍,强化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和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
3. 教学应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的教育。
(二)教学任务
1. 使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主要研究理论,学会运用地理事实材料和图表,综合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使学生初步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
2. 使学生学习运用有关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各地区的生产布局,了解各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应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协凋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使学生了解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地理的特征,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和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4. 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根据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具体地理事实材料,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对某些地理事物进行区域系统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安排
(一)教学内容安排依据
高师现行的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专业是近年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改革而设立的新型专业,目前国内还没有与之相适应的高校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相对滞后。从传统的地理专业拓展出去的资环及旅游等专业,也要有相应的区域地理课程。
而传统的高师地理专业的区域地理内容主要散布于“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专业课程之中,针对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所需要的专业课程“区域地理”需要进行重新整合。
区域地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面上的地理学与区域科学的基本学科之一。它着重研究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表层的区域系统性质与结构、联系与过程、功能与效应,为人类的区域开发建设服务。传统的区域地理学侧重于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分异规律,没有现代区域地理学这样强调区域系统整体功能和区域开发、区域协作的实践意义,也没有现代区域地理学这样重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先理论与概念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世界和中国的主要区域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分析与介绍,将理论与概念具体化。最后通过乡土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这部分内容,重点介绍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
1. 区域地理的基本理论;
2. 区域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案例介绍;
3. 世界地理的基本内容;
4. 中国地理的基本内容;
5. 乡土地理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三、区域地理教学内容体系
(共64学时)
绪论(6学时)
第一节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主要特色
一、地理学的“区域性”特点来自地理学“描述独特事物”的基本研究传统
二、地理圈的不均一性与地理学的区域性
三、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地理学的区域性
第二节  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
一、区域的概念
二、区域的构成和分类
三、区域的特点
第三节  区域地理学发展与研究内容
一、区域地理学的发展
二、区域是区域地理学研究的核心
第一章  区域地理位置和区位论(6学时)
第一节  区域地理位置
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概念
二、区域地理位置的类别、意义及变化
三、区域地理位置对区域性质和开发影响的例子
第二节  地理区位与区位论
一、区位的概念
二、影响区位的因子
三、区位论的几种学派
四、区域或城市的区位优势
第二章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6学时)
第一节  区域地理要素与因素
一、区域地理要素
二、区域地理因素
三、区域地理要素与因素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区域地理因素分析         
一、区域地理因素分析的基本观点         
二、区域地理因素分析方法         
第三节  区域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紧密联系的有机体         
二、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三、地理环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四、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五、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三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9学时)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
一、区域产业分类
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意义
三、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四、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第三节  城市与区域关系
一、城市的一般特征
二、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域约束
三、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第四节  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发展
一、农村工业化的特征
二、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发展的作用
第五节  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
一、技术与技术创新
二、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
三、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第四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9学时)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一、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二、梯度推移学说
三、中心-外围理论
四、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第二节  区际联系
一、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二、区域分工理论
三、区域合作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一、区域经济差异概述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四节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一、新的国际分工格局
二、全球化与当地化
三、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6学时)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三、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一、经济地域综合体概述
二、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结构
三、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建设与管理
四、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评价         
第三节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一、经济区
二、经济区划         
三、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几种方案         
四、中国的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
第六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4学时)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念的革命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二节  区域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与主要对策
一、面临的问题与限制因素分析
二、区域PRED系统
三、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准则
四、区域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区域持续发展主要对策与途径
第七章  区域创新系统(6学时)
第一节  区域创新系统的提出与理论来源         
一、经济全球化下区域经济特征         
二、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演进         
三、区域创新问题的出现与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
四、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来源
第二节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容
一、前提:区域发展战略创新
二、核心:区域技术创新         
三、基础:区域制度创新
四、新内容:区域形象及区域营销创新         
五、主要形式:区域创新网络
第三节  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行
一、创新区域系统结构模式
二、区域创新系统功能
三、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
第八章  区域开发与区域规划(6学时)
第一节  区域开发概论
一、区域开发的概念内涵
二、区域开发的发展阶段
三、区域开发的主要模式
第二节  区域开发的国际比较
一、时间及背景比较
二、政策及主导产业比较
三、区域开发的制度分析
第三节  我国区域开发战略模式演变与西部大开发
一、我国区域开发战略模式的演变
二、西部大开发——世纪之交中国区域开发的战略举措
第四节  区域规划概论
一、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
二、区域规划的目的和特点
三、区域规划的内容
四、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第九章  区域地理调查(6学时)
第一节  地理文献查阅与图件判读
一、地理文献查阅与积累
二、地理图件判读
第二节  野外考察
一、野外考察在地理调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野外考察计划的制订
三、野外考察方法和技巧
第三节  地理社会调查
一、地理社会调查的目的性及方案的制订
二、地理社会调查方法及注意项事
第四节  区域地理调查资料的整理
一、专题地图的编绘
二、数据、图表的整理
三、调查报告的撰写


本文共分为:第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3 07:27 , Processed in 0.08764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