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华师的研究生有时间进来看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pengzaixin 发表于 09-9-17 11:3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人华师研二学生,给今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提供华师各科各专业的硕博真题,都来自华师个学院指定复印地点,保证质量,信誉 如有需要请联系 13720292065
沙发
沙漠的眼泪 发表于 09-9-19 11:34:26 | 只看该作者

文学理论

文艺学:是一门科学地研究文学的学问,包括三个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即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和规律的专门学问。
文学批评:通过对一切文学现象,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等的分析、比较、评价,最后达到对它们作出科学的判断,从而给与它们一定的历史地位。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文学的性质、特征、构成、功能、价值和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等的规律,从中发现并建立起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命题框架及研究方法。
文学发展史上关于文学(艺术)本质的看法
在文学发展史上,出现过种种关于文学本质的看法,如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康德的“天才说”,黑格尔的“理念的显现说”等。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对文学的看法更多了:有的从认识论角度,把文学看成社会生活的反映;有的从哲学的角度,把文学看作是克服异化、使人性暂时获得复归的一种手段;有的从价值学角度,认为文学是人格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有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文学是苦闷和欢乐的象征,使人的内心感情的升华;有的从审美学的角度,认为文学是有缺陷的世界的一种理想之光;有的从符号学的角度,认为文学是语言符号的结晶;也有的从政治和阶级的角度,把一定时期的文学看作阶级斗争的工具……
近几十年来,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等学科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向文学理论作多方渗透,渗透的结果一方面使文学理论派别繁多,各种文学观念体代频率增快;另一方面,既由于它们的不无合理的发现和见解而雄视文坛,却又因为把赋予其生命特征的东西推举到极端而产生了相应的谬误,最终只能悄然引退。
这种情况之下,有的文学理论家企图通过对各种派别的文学理论的综合来建立起自己的文学理论观点。关于文学的性质与特征,可以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来概括,涉及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学基本属性,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
第一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一、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特殊性体现为:文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既是反映生活的产物,又是超越生活的创造。
1.从发生学角度看,文学源于生活
(中国古代“感物说”,西方“摹仿说”)中西文论都强调文学必须依赖于社会生活,只是着眼点不同。中国古代的“感物说”主要是从思想感情的发生只能源于丰富的人生经验来讲的,西方的“摹仿说”则强调了社会生活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前者揭示了生活基础对文学活动的主体的制约,后者阐明了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对象的重要性,二者都是文学活动存在和发展的不可少的前提。
中国另有“诗言志”(《尚书.尧典》、“诗缘情”《文赋》)
“物”既有自然对象,还有现实生活的各种人生境况和社会矛盾(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文学源于生活并受生活所制约,因此也必然会打上阶级、时代的烙印并表现受其所处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社会心理和审美倾向;同时,文学传统如原型、母题、成规、模式等也影响着主体对来自生活实践的素材的理解和处理。
2.从价值角度看,文学高于生活
文学是为满足人类审美的精神需求而存在和发展的,生成于主体对人生的审美把握。文学在摹写现实的同时还应该寻找造成现实生活所以如此的原因,追寻与思索人生的意义。
(巴尔扎克)阐明了文学高于生活的两层涵义:其一,文学对生活的反映超越了现象摹写的层面,而寻找和揭示隐藏在生活现象背后的各种动因,对生活作出艺术概括;其二,文学不仅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人生感悟和理想追求的表现。作家在反映生活的同时都会或鲜明或隐蔽地表现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并以此给读者精神上的启迪和审美享受。
二、文学的主体性
能够相当真实地反映生活,又能通过价值关系鲜明的显示反映主体的个性和情感,是文学艺术的特质。
主体自身的各种条件,尤其是他的人生经验和他的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与理解,必然会深刻地影响文学对生活的把握,由此形成的文学这种社会意识的一个特点,我们称之为文学的主体性。
文学的主体性表明,文学并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才得以形成的一种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的情感、意志所支配的意识现象。艺术形象中有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有他们对人生和人性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有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方式和言说方式。
艺术家用人世材料工作,艺术则是他的心智的果实。――歌德
主体要有对生活的深切感触,必须以情感投入的方式和审美评价的态度把握生活对象。(不能不为)――苏轼
三、艺术真实
1.中外古代文论在艺术真实上所表现的异同
同:A.都非常重视艺术真实问题;
B.都认为艺术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事实,而是对生活事实的提炼、概括、超越和创造
异:A.中国古代文论允许提炼和变形,强调“神似”;
B.外国文论注重“形似”,要求在形态、状貌上相似、契合
2.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
A.反映测度着眼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源于生活,文学的虚构与想象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必须符合生活的逻辑或情感的逻辑。
B.表现测度着眼于文学与作家的关系,检验创作主体是否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
C.心理测度着眼于文学与读者的关系,检验文学作品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3.艺术真实的概括: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以及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是艺术真实的构成的三个要素。艺术真实因此可以概括为表现在文学活动中的上述三种要素的统一;而文学的真实性则是检验文学作品在实现艺术真实上所达到的程度。
四、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性
文学的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是审美。文学具有审美的意识形态性,从审美关系上把握社会生活。文学以其对美的追求、建构、揭示和表现,满足了人类的审美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并因此确立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文学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发现和揭示的,是由审美关系所规定的人生境况及其内涵的意义和价值。美和丑都能够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因为正是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对抗中,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更易获得鲜明和丰富的显现。充分显示了丑的本质,或者对丑的表现达到了神似境界的艺术形象,也可能获得极高的审美价值。悲剧表现丑暂时压到了美,也能因为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而获得审美意义。所以,判断一部作品的审美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写了丑,而取决于作家能否从审美关系上去认识把握。
2.文学是人学
其一,文学以人为对象,展示人的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研究人的灵魂。其二,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表现人的价值、追寻人生意蕴的特点。从而体现了文学以审美方式来把握生活的特点。
3.文学活动必须以对象化的方式进行,这是文学活动过程的审美性的体现。文学的审美属性在要求文学活动必须个性化的同时,还规定了个体的感受与发现,只能以社会实践和人类创造为对象。(对象化帮助作家塑造艺术形象、选取题材、从整体上把握生活)
五、文学特殊性的表现
1. 文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2. 文学以审美为价值取向,以体验的方式把握人生;
3.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来实现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把握和艺术表现。
六、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对语言的认识
板凳
lxh306870746 发表于 09-10-16 14:14:16 | 只看该作者
有笔记么?
地板
阳光滴答 发表于 09-11-10 22:27:1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一下你是哪个专业的   
还有  我们需要提前找导师吗  谢谢了
5#
langhua1024 发表于 09-11-16 14:58:07 | 只看该作者

ttttt

文艺学:是一门科学地研究文学的学问,包括三个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即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和规律的专门学问。
文学批评:通过对一切文学现象,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等的分析、比较、评价,最后达到对它们作出科学的判断,从而给与它们一定的历史地位。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文学的性质、特征、构成、功能、价值和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等的规律,从中发现并建立起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命题框架及研究方法。
文学发展史上关于文学(艺术)本质的看法
在文学发展史上,出现过种种关于文学本质的看法,如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康德的“天才说”,黑格尔的“理念的显现说”等。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对文学的看法更多了:有的从认识论角度,把文学看成社会生活的反映;有的从哲学的角度,把文学看作是克服异化、使人性暂时获得复归的一种手段;有的从价值学角度,认为文学是人格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有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文学是苦闷和欢乐的象征,使人的内心感情的升华;有的从审美学的角度,认为文学是有缺陷的世界的一种理想之光;有的从符号学的角度,认为文学是语言符号的结晶;也有的从政治和阶级的角度,把一定时期的文学看作阶级斗争的工具……
近几十年来,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等学科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向文学理论作多方渗透,渗透的结果一方面使文学理论派别繁多,各种文学观念体代频率增快;另一方面,既由于它们的不无合理的发现和见解而雄视文坛,却又因为把赋予其生命特征的东西推举到极端而产生了相应的谬误,最终只能悄然引退。
这种情况之下,有的文学理论家企图通过对各种派别的文学理论的综合来建立起自己的文学理论观点。关于文学的性质与特征,可以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来概括,涉及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文学基本属性,语言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
第一章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一、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特殊性体现为:文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既是反映生活的产物,又是超越生活的创造。
1.从发生学角度看,文学源于生活
(中国古代“感物说”,西方“摹仿说”)中西文论都强调文学必须依赖于社会生活,只是着眼点不同。中国古代的“感物说”主要是从思想感情的发生只能源于丰富的人生经验来讲的,西方的“摹仿说”则强调了社会生活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前者揭示了生活基础对文学活动的主体的制约,后者阐明了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对象的重要性,二者都是文学活动存在和发展的不可少的前提。
中国另有“诗言志”(《尚书.尧典》、“诗缘情”《文赋》)
“物”既有自然对象,还有现实生活的各种人生境况和社会矛盾(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文学源于生活并受生活所制约,因此也必然会打上阶级、时代的烙印并表现受其所处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社会心理和审美倾向;同时,文学传统如原型、母题、成规、模式等也影响着主体对来自生活实践的素材的理解和处理。
2.从价值角度看,文学高于生活
文学是为满足人类审美的精神需求而存在和发展的,生成于主体对人生的审美把握。文学在摹写现实的同时还应该寻找造成现实生活所以如此的原因,追寻与思索人生的意义。
(巴尔扎克)阐明了文学高于生活的两层涵义:其一,文学对生活的反映超越了现象摹写的层面,而寻找和揭示隐藏在生活现象背后的各种动因,对生活作出艺术概括;其二,文学不仅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人生感悟和理想追求的表现。作家在反映生活的同时都会或鲜明或隐蔽地表现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并以此给读者精神上的启迪和审美享受。
二、文学的主体性
能够相当真实地反映生活,又能通过价值关系鲜明的显示反映主体的个性和情感,是文学艺术的特质。
主体自身的各种条件,尤其是他的人生经验和他的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与理解,必然会深刻地影响文学对生活的把握,由此形成的文学这种社会意识的一个特点,我们称之为文学的主体性。
文学的主体性表明,文学并不是客观对象如实投影与人的大脑的产物,而是在主体的积极参与下才得以形成的一种包含了主体成分在内并受主体的情感、意志所支配的意识现象。艺术形象中有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有他们对人生和人性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有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方式和言说方式。
艺术家用人世材料工作,艺术则是他的心智的果实。――歌德
主体要有对生活的深切感触,必须以情感投入的方式和审美评价的态度把握生活对象。(不能不为)――苏轼
三、艺术真实
1.中外古代文论在艺术真实上所表现的异同
同:A.都非常重视艺术真实问题;
B.都认为艺术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事实,而是对生活事实的提炼、概括、超越和创造
异:A.中国古代文论允许提炼和变形,强调“神似”;
B.外国文论注重“形似”,要求在形态、状貌上相似、契合
2.艺术真实的三个测度
A.反映测度着眼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源于生活,文学的虚构与想象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必须符合生活的逻辑或情感的逻辑。
B.表现测度着眼于文学与作家的关系,检验创作主体是否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
C.心理测度着眼于文学与读者的关系,检验文学作品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3.艺术真实的概括:文学从根本上保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作主体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态度,以及文学的虚构和想象要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是艺术真实的构成的三个要素。艺术真实因此可以概括为表现在文学活动中的上述三种要素的统一;而文学的真实性则是检验文学作品在实现艺术真实上所达到的程度。
四、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性
文学的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是审美。文学具有审美的意识形态性,从审美关系上把握社会生活。文学以其对美的追求、建构、揭示和表现,满足了人类的审美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并因此确立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文学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发现和揭示的,是由审美关系所规定的人生境况及其内涵的意义和价值。美和丑都能够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因为正是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对抗中,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更易获得鲜明和丰富的显现。充分显示了丑的本质,或者对丑的表现达到了神似境界的艺术形象,也可能获得极高的审美价值。悲剧表现丑暂时压到了美,也能因为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而获得审美意义。所以,判断一部作品的审美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写了丑,而取决于作家能否从审美关系上去认识把握。
2.文学是人学
其一,文学以人为对象,展示人的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研究人的灵魂。其二,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表现人的价值、追寻人生意蕴的特点。从而体现了文学以审美方式来把握生活的特点。
3.文学活动必须以对象化的方式进行,这是文学活动过程的审美性的体现。文学的审美属性在要求文学活动必须个性化的同时,还规定了个体的感受与发现,只能以社会实践和人类创造为对象。(对象化帮助作家塑造艺术形象、选取题材、从整体上把握生活)
五、文学特殊性的表现
1. 文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2. 文学以审美为价值取向,以体验的方式把握人生;
3.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来实现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把握和艺术表现。
六、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对语言的认识
欢迎来到免费考研网www.freekaoyan.com
6#
hbpeak 发表于 09-12-10 23:05:45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文学院的
7#
绵阳秀才 发表于 10-3-14 21:34:4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长!

能留个QQ吗??
8#
sonia8023 发表于 10-3-14 23:1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pengzaixin 的帖子

有英语专业的么?有没有保证额?
9#
good125 发表于 10-3-28 17:47:44 | 只看该作者
您的资料该不会都要钱吧?
10#
夜未央521 发表于 10-4-5 16:03:39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 11:30 , Processed in 0.283051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