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去年考的华师,还有很多资料,笔记 试卷 课本 参考书等 这些传不上来,而且这些资料太多都是我打印出来的.在武汉的尤其是在华师的,我住华师.可以联系我:15972094942
这个海文的资料上传的时候出了问题,说什么类型不对,我只好一点点贴了,见谅
华中师范大学
828中外文学史
(2011年强化课程内部讲义)
第一部分 序言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强化课程讲义和配套的强化课程对专业课复习的指导作用,提高考研同学专业课的复习效率,请认真阅读以下三点说明:
一、非统考专业课命题的总体特征
统考专业课有教育部统一颁发的《考试大纲》,但非统考专业课教育部没有制定相应科目的考试大纲,是不是说非统考专业课的命题就没有可参考的官方权威依据了呢?不是,根据《教育部关于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该《指导意见》中对非统考专业课命题工作做了非常细致的要求,是我们解析非统考专业课命题原则的政策依据。
下面,我们解读其中和考研专业课命题和考试最为相关的内容,以飨考生。
《意见》中指出,专业课的考试内容“应结合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确定,以进入研究生学习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突出考查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各考试科目应涵盖三门以上本科阶段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由此可见,非统考专业课的考查范围既涉及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更突出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设计考试内容的目的,该《意见》中明确表明是为了“使本学科专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获得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成绩”,也就是为了保证研究生选拔的质量。
因而,在试卷结构设计上,为了拉开区分度,试卷结构会按照学科专业特点,设计多种题型、一定比例的题量和不同层级的难度。对考生来说,需要明确知道该科目考试的题型种类、题量比例、各题型做题时间分配比例。此外,更为重要的,从学科知识点上来说,考生更需要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点、重点、难点、高频考点,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如何高效发挥强化课程的指导作用
经过基础阶段专业课的学习,考生应该对考研的基本信息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考生对专业课各科目的原理、公式、概念等学科核心基础知识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并且,也已经厘清学科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脉络,建立起了系统、整体性的学科结构和知识框架脉络。换言之,只有考生在趋近或部分超过该水平的状态下,强化课程才能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
如何最高效发挥强化课程的指导作用?这就需要考生明确的是,该强化课程、讲义和手头其他复习材料只能作为强化指导材料,核心研读的学习材料依旧是研招单位指定或默认的参考书、真题,只有通过多遍研读教材,结合强化课程的讲授,才能构建起完整的专业课知识体系,透彻理解专业课的内在知识逻辑结构,并在精细研究历年真题之后,对重要的知识点达到理解、记忆、掌握和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考研强化复习的目的,最终达到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水平和选拔标准。
三、强化课程授课内容与功能概述
承继专业课基础课程的学习与讲授逻辑,强化课程授课内容从总体上来说,是以历年真题和硕士点内部政策体现出来的专业课命题趋势、特点和考测逻辑为脉络,分级解析学科重点、难点和高频考点,并通过真题和典型题目详解使考生从重难点知识掌握到答题技巧得以全面强化,帮助考生高效构建应试系统框架和提升应试能力。
为达到以上功能,该强化课程首先从招生政策的变更入手,即对目标院校及目标专业的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和参考书目的变化进行了深度解析,梳理出有效复习与考核范围;第三,对考生在强化阶段专业课的复习提供了指导意见,结合公共课的复习状态,从专业课的学习内容到学习进程管理,都提出了合理的学习规划方案;通过对真题的回顾、练习、比较、解析,以及将真题中考察的知识点回归至教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真题的题型结构、题量比例、考查知识点出处、频次、考查知识点难度分级等对考生至关重要的复习备考指导信息;第四, 通过初试科目各章节知识点深度剖析、重难点总结和典型题练习,梳理出了学科相应的重点、难点、常考知识点,并通过配套练习,帮助考生全面构建、理解、掌握和运用专业课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
第二部分 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参考书目深度解析
2.1招生简章深度解析
文学院2011招生简章和2010招生简章对比分析
年份 学科专业数 计划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或比例
2010 13个 学术型20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70人 2009年全校总体接收推免生为15%左右
2011 14个 学术型20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70人 目前未定
由上表得知,2011相对2010发生了如下变化,就是由于一些专业学位的设置,使招生名额和设置有了变化,建议同学,可以看到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应该说华师文学院的实力是十分强劲的,文艺学是国家级学科,现当代文学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民间文学、古典文献学都是具有强劲实力的,而一些专业型硕士学位的设置也颇有特色,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2招生目录深度解析
2011年招生目录与2010年招生目录有何变化?
分析:招生人数和专业设置并没有大的变化,2011年的招生简章与上一年基本相同,有一个微小的变化是2011年的简章没有注明每个专业单独的招生人数,只是表明了总的招生规模,这样便于根据复试的情况来灵活调整各专业的人数,对考生是有利的。考生可参照往年的录取数据,依照自己的实力来选择专业。
2.3初试科目深度解析
华师文学类专业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民间文学、影视文学专业、古典文献学专业都需考中外文学史这一门。
主要参考书目
学术型
文学各专业初试参考书目:
《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文学各专业复试参考书目:
文艺学:
《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外国文学史》( 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比较文学教程》胡亚敏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中国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文学:
《电影媒介与艺术论》李显杰、修倜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日制专业学位
主要参考书目:
教育硕士:
“语言文学综合考试”: 《现代汉语》黄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