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真题] 实验心理学试卷一及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fishindeepsea 发表于 06-8-7 15:1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很有用.
推荐
 楼主| fishindeepsea 发表于 06-8-7 15:12:03 | 只看该作者
一、        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        75%的差别阈限
2.        阈限的信号检测论观点
3.        K=ΔI/I
4.        S=b·Ia
5.        反应时间减法技术的实验逻辑
6.        反应时间加法技术的实验逻辑
7.        单一分离
8.        交叉的双重分离
二、设计题(任选二题,各10分,共20分)
1.        设计一项信号检测论实验。
2.        设计一项Sternberg有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的变式,并说明是如何利用反应时附加因素法则的?
3.        设计一项Jacoby等人加工分离程序的变式。
4.        设计一项Greenwald等人内隐联想测验的变式。
三、分析题(任选四题,各9分,共36分)
1.        分析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和信号检测论技术的相互关系。
2.        分析在评价法中计算不同判断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时使用累积概率的原因。
3.        分析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4.        分析内隐联想测验(I A T)能够测量内隐偏好的机制。
四、网上实验(4分)
要求:1、说明实验的目的、意义及程序
2、说明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与设计类型
3、对本实验施行的可行性分析

实验心理学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75%的差别阈限
在恒定刺激中,当要求被试只进行两类判断时,只有50%的次数能与标准刺激相区分的比较刺激,实际上是不能与标准刺激相区分的比较刺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取7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上限,因为它处于次与50%与100%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的中点;同理,我们取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用于它处于0%与50%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的中点,那么差别阈限为1/2(上限-下限),这样求得的差别阈限称为75%的差别阈限。
2.        阈限的信号检测论观点
信号检测论将辨别力指数dˊ,即接受者的感知鉴别能力作为从噪音背景中区分信号的阈限,在噪音强度不变的情况下,信号的强度越大,就越容易从噪音中分辨出来。
3.        K=ΔI/I
韦伯定律的公式表示。其中I是作为标准刺激的物理量,ΔI是作为刺激增量,即差别阈限的物理量;K是小于1的某种感觉常数,其意义是,在中等强度下,刺激增量(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成正比关系,并且是一个常数。
4.        S=b·Ia
史蒂文斯关于刺激强度与感觉量之间关系的幂定律公式表达。其中b是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a是由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它表明心理量S是物理量I的幂函数。
5.        反应时间减法技术的实验逻辑
反应时间减法技术的逻辑规则采用减法法则,是指一种用减数方法将总的反应时间分解为各个成分,然后分析不同成分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一个复杂的反应如果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反应组成,就可以从复杂反应时中减去简单反应时间而得出其它的反应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6.        反应时间加法技术的实验逻辑
Sternberg发展了反应时减法技术,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各自需要时间的总合。其理论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两个因素的作用过程具有一种随机独立性,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这样,通过对单一变量或多变量的操作,就可以从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来确定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7.单一分离
实验性分离的一种类型。指对于某一自变量的两个操作水平,仅在一个测验任务中产生显著性差异,而在另一个任务中没有显著性差异。
8.交叉的双重分离
实验性分离的一种类型。指某一自变量对不同的两种测验任务有相反的影响。
二、设计题(任选二题,各10分,共20分)
1.设计一项信号检测论实验。
要求1、对信号检测论的原理有较准确的理解;2、实验设计要体现实验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主要须阐明实验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2. 设计一项Sternberg有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的变式,并说明是如何利用反应时附加因素法则的?
  要求1、能够准确理解反应时加法技术的特点;2、了解Sternberg有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的相关内容;3、实验设计要体现实验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4、主要阐述实验设计中的具体操作程序。
3. 设计一项Jacoby等人加工分离程序的变式。
要求1、能够准确理解加工分离程序原理及特点;2、说明实验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3、实验设计要清晰程序中的学习过程与测验过程,并准确运用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
4.        设计一项Greenwald等人内隐联想测验的变式。
要求1、能够准确理解内隐联想测验的原理及特点;2、了解Greenwald等人的相关实验;3、实验设计体现实验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与具体操作步骤。
三、分析题(任选四题,各9分,共36分)
1. 分析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和信号检测论技术的相互关系。
(1)信号检测论是在传统心理物理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心理学的阈限值的列数表示感受性的大小,阈限值越小,感受性越高。但是在实际进行阈限的测量中,往往由于传统心理物理方法的局限性使得难以获得一个比较确定的阈限值,信号检测论技术正是在此要求下的产生(2)用古典心理物理方法所做的阈限测定实验有时结果往往是矛盾的,这就对要求对测量技术有更进一步的改善(3)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最根本的问题是无法把感受性测量和被试的动机、态度等因素所造成的反应偏好加以区分,而信号检测论则在方法上能够把感受性的测量和被试的主观态度区分开来。
2.        分析在评价法中计算不同判断标准下的击中率和虚报率时使用累积概率的原因。
(1)评价法除了告诉被试奖惩办法和先定概率外,还要求被试在每次实验中对自己的判断作出评价即确定一个等级。由于被试的反应有一个累积递推性,因此,在计算不同判断标准下的似然比与辨别力指数时采用累计概率。(2)在有无法中,把感觉连续体只分为有、无两部分,这会失去很多有用的信息。而使用累计概率的评价法可以保留较多的信息,在一轮实验中,就可以获得幼儿多轮实验才能得到的结果。
3.        分析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
主观方面,与机体的状态的关系:(1)适应水平(2)准备状态(3)练习次数(4)定势作用(5)附加因素(6)年龄因素(7)个别差异。
客观方面,与刺激的关系:(1)反应时间因受刺激的感觉器官不同而异(2)因刺激的强度不同而异(3)因刺激的中止及其强度的减弱量而异(4)因刺激的动静特点不同而异(5)因刺激的数目和差别的不同而异。
4.        分析内隐联想测验(I A T)能够测量内隐偏好的机制。
内隐联想测验(I A T)是由A.G.Greenwald等人于1998年提出来的。
分析间接测量技术对研究心理现象的意义。是测验对两类目标概念与一种属性的两个方面所形成的不同联想而进行的测验。(1)将反应时作为联想素的指标能够比较恰当的反映概念之间的连接强度(2)通过对操作任务难度的改变来测量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这样就可以利用减法法则测量出内隐偏好的启动效应(3)对不同刺激属性与不同目标类别之间的反转结合增强了其测验的内隐性(4)由于测验对价值属性和目标类别概念可以有较大范围的选择,因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四、网上实验(4分)
要求:1、说明实验的目的、意义及程序
2、说明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与设计类型
3、对本实验施行的可行性分析
板凳
 楼主| fishindeepsea 发表于 06-8-7 17:01:26 | 只看该作者
下载可要回复呀.
地板
yangyatou 发表于 06-8-7 18:49:28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下载啊?
5#
 楼主| fishindeepsea 发表于 06-8-7 22:00:10 | 只看该作者
粘贴过去不就完了.
6#
xiaoxiaolele 发表于 06-8-9 09:36:45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7#
空白 发表于 06-8-9 10:31:06 | 只看该作者
多谢了
8#
fenfen0804 发表于 06-8-10 00:59: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
顺便问问,有其他的答案吗
9#
zzm0304100160 发表于 06-8-10 12:59:46 | 只看该作者
太谢谢了!!!
10#
earant123 发表于 06-8-10 14:1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fishindeepsea 的帖子

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26 13:14 , Processed in 0.09366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