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9所法硕学校简介

[复制链接]
31#
 楼主| zhulili 发表于 06-8-16 10:03:37 | 只看该作者
河南大学法学院简介
从1907年的法政学堂到如今的法学院,河南大学法学院已走过近百年的历程。百年风雨,百年洗礼。其间经历了法政学堂(1907)、法政专门学校(1912)、国立开封中山大学法学院(1927)、河南大学法律系(1985)和河南大学法学院(1996)。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与磨炼中,她越发显得坚韧与成熟。
  目前,学院拥有一批学识渊博、年龄结构合理,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专家、学者和教授。2002年法学博士韩长印教授任院长,屈文梅同志任党总支书记。现有教职工5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与助教2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28人。学院多年来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实践与创新齐举”的办学理论,教学成绩突出。建院以来,学院每年都请全国各高校、研究所的资深学者及法律实务界名流来校开办讲座,并聘请陈光中、江平、江伟、漆多俊、贺卫方、齐文远等十余位著名学者为学院兼职教授。在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下,学院师生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等大型法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30余部,承担国家及省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联规划项目7项、省教委项目12项、省社科重点课题1项、省教育厅项目2项、校内科研基金项目3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近20项。
  学院现下设一系(法学专业)、研究中心(港澳台法研究中心)、一实验室(刑侦实验室),六大教研室(法史法理,宪法行政法,刑法刑诉,民法民诉,商法经济法和国际法)成人教育办公室和三维律师事务所。其中诉讼法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为河南大学重点学科。 另设图书资料中心,藏有专业类书籍20000余册,订阅法学研究类、法规类、实践类专业期刊46种,国家级、省级综合性社科期刊和重点大学人文社科学报38种,报纸20余种,电子阅览室即将建成。本科教育方面,学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于1999年将曾设的国际经济法专业、经济法专业、法学专业合并为法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学院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大学体育、大学英语等12门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普通逻辑学等12门限制选修课;中国司法制度、犯罪心理学等24门任意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商法概论、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国际诉讼法、国际经济法和经济法学共15门基础的法律学科。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院拥有诉讼法学、刑法学和民商法学3个硕士点,其中诉讼法学专业设中国民事诉讼法、比较民事诉讼法、律师法3个研究方向;民商法学专业设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3个研究方向;刑法学专业设中国刑法、外国刑法、国际刑法、犯罪学、监狱法学5个研究方向。在生源范围上,学院文理兼收,招收公费生、自费生、委培生,并于1998年开办研究生进修课,招收在职人员学习;于2001年招收法学专业专升本学生。建院以来,共为社会培养了1600余名优秀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回头看路,历尽艰辛,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机遇无限,重任在肩。在依法治国大旗的感召下,学院师生始终与全国法制建设者携手并肩,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32#
 楼主| zhulili 发表于 06-8-16 10:03:54 | 只看该作者
武汉大学法学院简介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汉市东湖之滨、珞珈山麓。
法学院是武汉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其前身是1926年建立的武昌法科大学。1928年命名\"国立武汉大学\"时,法学院就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曾由武汉大学两任校长、著名法学家王世杰、周鲠生先生兼任或专任院长;1979年恢复法律系(院)后,著名法学家韩德培教授、著名刑法学家马克昌教授、知名民商法专家马俊驹教授、知名国际法专家余劲松教授先后出任负责人、系主任和院长;现任院长是曾荣获 \"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的国际法专家曾令良教授。
二十世纪著名的国内外审判,武汉大学法学院均有著名学者参与其间,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正义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当时的系主任梅汝璈教授作为检察官出席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义正辞严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八十年代初期,当时的法律系副系主任马克昌教授作为辩护人参加了对 \"四人帮\"的庄严审判。
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武汉大学法学院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重点基地 之一。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效益日益提高,教学质量与学术地位持续上升。现有3个本科专业(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招生对象为全国各地高考中的文科高分学生,从2001年起,开始招收部分高考理科高分学生。有13个硕士点(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 法、诉讼法、环境资源保护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社会学、民俗 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法学,含国际法学、刑法学、宪法学、民商法学、环境 法学),5个博士点(国际法学、刑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环境资源保护法学),1个国 家重点学科(国际经济法、联合国际法、国际私法),2个省级重点学科(刑法学 、民商法学),\"九五期间\"1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际法与比较法),十五期间\"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当代国际法与中国法治现代化》和2个国家级 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环境保护法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我院现辖3个系(法学 系、国际法学系、社会学系)、5个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环境法研究所、港澳台 法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社学发展研究所)、5个中心(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 心、刑事法比较研究中心、妇女研究中心、比较宪法研究中心),有中外文藏书近 20万册的法学图书馆(含联合国文献资料中心)、国家法学类核心期刊《法学评论 》和《珞珈法学论坛》杂志社、成人教育部、律师进修学院、珞珈律师事务所以及 武汉大学文科重点实验室--刑侦实验室。我院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副教授30人 ,教授34人,教授中博士生导师30人;现有硕士、博士研究生近千人,本科生1200 人。八十年代以来,共毕业本科生3000多名,研究生1350多名。此外,武汉大学法 学院还是全国法律硕士专业首批试点单位,从1996年起按一级学科开始招收法律硕 士研究生,每年招生80人左右。从1998年起招收在职攻读法律硕士生,每年招收10 0人左右。
武汉大学法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并已形成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结理的学术梯队,其中有2人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和第二届\"十大杰出法学家\",4人先后被教育部评为首届和第二届\"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被评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1 人被评为\"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此外,武汉大学法学院正在实行\"双博工程\",即教授博导化,青年教师博士化。在青年教师中,博士或在职博士近60人。
武汉大学法学院自创办以来,特别是自1979年恢复以来,一直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显著,共获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
武汉大学法学院的科研工作一直居于全国政法院校前列,所承担的\"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项目数量均居全国高等法学院校前列;在前两届国家教委对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评奖活动中,获奖数量均高居前列;除大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外,我院还积极研究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以及对外开放过程中所涉及或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科研活动一直处在法学前沿。1996年以来,全院共出版各类教材、专著150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
武汉大学法学院十分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均每年至少有2名外籍教授来我院执教;1979年以来,我院共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短期讲学300余人次,派遣教师和学生出国讲学、研究、访问、学习或考察80余人次,与美国、欧盟、日本、澳洲、香港、澳门和台湾等海内外地区的著名法学院建立了持久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成功举办和重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如“21世纪中日刑事法学术讨论会”、“全球化与国际法律”、“中国北欧国际劳工标准与工人权利和商业人权学术讨论会”等。仅2002年有37人次出国出境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深造。
33#
 楼主| zhulili 发表于 06-8-16 10:05:18 | 只看该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是在整合原华中理工大学和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法律学科的基础上于2001年1月成立的。本院现设有科技法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基础法学教研部、民商法教研部、刑事法学教研部、国际法教研部共“两所四部”。其中,科技法研究所是首批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法学院现有教师5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8人,副教授18人。科技法学与知识产权法学是本院的特色,现任院长罗玉中教授是我国目前唯一招收科技法方向博士生的导师、现任副院长郑友德教授是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专家,在国内率先开展知识产权与反不正当竞争以及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比较研究。易继明博士是法学界的后起之秀,其提出的财产权劳动价值理论在法学界引起高度重视。
法学院在整合已有15年办学传统的法律学科基础上成立以来,在本科生培养层次上设置宽口径的法学专业,自1992年开始招收经济法专业本科生以来,法学院现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办学规模和较为完整的办学层次;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现已拥有法学理论、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三个法学硕士点,拥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授权点,并可以培养科技法制与知识产权战略、高等教育知识产权等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在知识产权法和科技法学(信息网络法、生物技术法)等学科领域处于全国一流的领先水平。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立法工作和开展重大法律问题研究。近来年承担的国家课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草案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草案研究》、《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法律专题研究》、《高技术企业条例研究》、《我国科技法律法规实施效果评价》、《我国知识产权协调保护与管理研究》、《检察监督效力研究》等。
法学院非常重视对外交流,现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多所著名法学院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并积极探索与海外联合办学的创新之路。如今,已有将本院学生送往香港、澳大利亚交流办学的先例;而且已招收国外的本科留学生。
自1993年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以来,法学院已培养本科毕业生400余人,双学位生1000余人,研究生40余人。本科毕业生中有50余人考入北大、清华、复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厦门大学等及本校等著名法学院系。走上工作岗位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在重点高校任教或在国家立法、司法、执法、律师、金融、证券、高技术企业与园区工作。
34#
 楼主| zhulili 发表于 06-8-16 10:07:50 | 只看该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前身是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政治系,她成立于1949年12月5日,1993年12月13日更名为法商学院,1996年10月9日定名为政法学院。政法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虽几经变迁,几易其名,却蒸蒸日上。特别是96年10月建院以来,政法学院更是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的政法学院已经发展为拥有政治系、法律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等两系一所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华中师范大学最重要的院系之一。
  目前,学院有在职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5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有10人,博士在读的10人。学院在校政治学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三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设有10个教研室:哲学研究室、中共政党与政治教研所、政治经济学和教学法教研所、科技哲学教研室、国际政治教研室、社会学教研室、企业文化教研室、理论法学教研室、经济法学教研室、民商法学教研室。学院有两个多媒体教室,1个微机房。学院资料室现有藏书31521册,各种专业期刊杂志859种,合订报刊4千多册,为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近年来,我院大力提倡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及时制定了《科研成果奖励条例》,将科研工作纳入学年考核体系,极大提高了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全院形成了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97年以来,我院教师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1个;出版书籍112部,其中专著38部,主编教材49部;公开发表论文504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5篇;获得科研经费307.70万元。
  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形势下,我院的办学层次、办学规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办学层次从过去单一招收本科生发展到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47人,硕士研究生269人,博士研究生35人。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院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高素质、能力强”的要求,着眼于培养的专业人才具有可塑性与适应性强,专业性与通用性相结合,具有可持续发展与自我发展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等以上的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建院以来,我院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1999年至2002年,有79项学生科研项目获得校级立项,32人获奖。在校内外科技竞赛中有158人获奖,公开发表论文58篇。学生的考研率和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稳步提升。近三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为百分之百,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在83%以上。学生的社会需求旺盛,社学形象良好,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
  学院主动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形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多种层次、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多种类型、本院办学与联合办学多种形式的办学格局。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世纪,新机遇。如今,全体政法人正在为把政法学院建设成为教学科研并举、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学科研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35#
 楼主| zhulili 发表于 06-8-16 10:08:06 | 只看该作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起源于1952年9月成立的中原大学政法学院,至今已有50年的办学历史。1953年4月,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基础,合并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的政法系科,成立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10月,中南政法学院与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立湖北大学,上述政法类院、校、系组成湖北大学的法律系;至1977年演变为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并于当年招收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批法律专业本科生。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中南政法学院正式恢复。2000年5月,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并以原中南政法学院的主体和原中南财大法律系组成法学院。
  学院下设法律、经济法、国际法三系,司法考试研究与培训中心,并设有法学研究中心、法律史研究所、宪政理论研究所、刑事科学研究所、民商法典研究所、知识产权法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欧洲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军事法研究所、环境资源法研究所、人权研究所、侵权行为法研究所等十一个科研机构。取得了博士、硕士、学士及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普高本科生5200余人,研究生千余人,加上成教、自考生,在校各类、各层次学生近万人。现有法学专任教师近200人,其中有博士(含在读博士生)80余人,教授36人,平均年龄42岁;副教授近60人,平均年龄36岁。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国内法学界有相当学术影响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其中有近十人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聘为博士生导师或兼职教授。
  学院拥有民商法学、法制史和宪法与行政法学三个博士点和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等9个硕士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30多个研究方向。拥有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4个部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民商法学和宪法与行政法学为司法部和湖北省双重重点。学院形成了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特色。1995年以来,学院获得科研成果奖近200余项;培养硕士研究生千余人;授予学士学位17000余人。
  学院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渠道畅通。在国外分别与美、德、意等10多个国家的法律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国内,与港澳台及内地各法律院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起源于1952年9月成立的中原大学政法学院,至今已有50年的办学历史。1953年4月,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基础,合并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湖南大学的政法系科,成立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10月,中南政法学院与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立湖北大学,上述政法类院、校、系组成湖北大学的法律系;至1977年演变为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并于当年招收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批法律专业本科生。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中南政法学院正式恢复。2000年5月,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并以原中南政法学院的主体和原中南财大法律系组成法学院。
  学院下设法律、经济法、国际法三系,司法考试研究与培训中心,并设有法学研究中心、法律史研究所、宪政理论研究所、刑事科学研究所、民商法典研究所、知识产权法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欧洲法与比较法研究所、军事法研究所、环境资源法研究所、人权研究所、侵权行为法研究所等十一个科研机构。取得了博士、硕士、学士及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普高本科生5200余人,研究生千余人,加上成教、自考生,在校各类、各层次学生近万人。现有法学专任教师近200人,其中有博士(含在读博士生)80余人,教授36人,平均年龄42岁;副教授近60人,平均年龄36岁。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国内法学界有相当学术影响的优秀中青年学者,其中有近十人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聘为博士生导师或兼职教授。
  学院拥有民商法学、法制史和宪法与行政法学三个博士点和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等9个硕士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30多个研究方向。拥有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4个部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民商法学和宪法与行政法学为司法部和湖北省双重重点。学院形成了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特色。1995年以来,学院获得科研成果奖近200余项;培养硕士研究生千余人;授予学士学位17000余人。
  学院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渠道畅通。在国外分别与美、德、意等10多个国家的法律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在国内,与港澳台及内地各法律院校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36#
 楼主| zhulili 发表于 06-8-16 10:08:22 | 只看该作者
湘潭大学法学院简介
    湘潭大学法学院创建于1982年、扩建于1996年,是湖南省成立最早、招生最早、师资力量最强、学科门类最全、招生规模最大的法学院系,1998年起主持湖南省
高等教育法律专业本、专科自学考试,其法学专业2001年再次被湖南
省教委批准为重点专业。
  湘潭大学法学院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教师54人。教师中有博士
研究生导师2人、教授20人,副教授14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15人,并聘有40多位著名法学家任学院兼职教授。
    法学院至今已形成了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和时间早、发展快、层次多、管理严、质量高、贡献大的办学特点。现有在校研究生600多人(含法律专业硕士),本科生1300多人。
  湘潭大学法学院拥有单独的法学楼;拥有刑事侦查技术实验室和容纳300多人观摩的设备先进的模拟法庭;并拥有专业资料室、模拟法庭、刑事侦查技术实验室等齐备的教学设施。专业资料室藏书6万余册,订有数百种中外专业期刊,并设有专门的学生阅览室。
  湘潭大学法学院设立了法理学、法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等学科组,以及湘潭大学法学理论研究中心、湘潭大学比较法研究中心、湘潭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其中,诉讼法学科1993年被湖南省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1995年省教委决定将该重点学科扩展为法学学科,2001年,该学科再次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刑法学科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是湖南省内法学类唯一的特聘教授岗位;以法理学与法史学为主体的湘潭大学法学理论研究基地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湖南省内法学类唯一的省级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法学院自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拥有诉讼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法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法理学、国际法与法律专业硕士8个硕士点以及1个诉讼法博士点。
  近年中,湘潭大学法学院贯彻\"政策进人,待遇留人,学术兴院,制度治院\"的方针,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教师待遇,打造过硬学术梯队,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完善学术管理机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自2001年以来,湘潭大学法学院借助学校的重点扶植政策,引进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7人,其中包括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顾培东教授、刑事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孙长永教授、民事诉讼法学博士陈刚教授、知名中青年法理学家程燎原教授、汪太贤教授以及刑法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博士邱兴隆教授等。
  湘潭大学法学院衷心感谢自其起步以来一直给予其关心与支持的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学界的前辈与同行,并渴望得到社会各界的继续关心与支持。 面对国内法学院系群雄崛起的局面,湘潭大学法学院将以充分的自信迎接机遇与挑战,以喜人的成绩回报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以加倍的努力奋起与前进。
  湘潭大学法学院竭诚欢迎法学界的有识之士,尤其是优秀中青年法学人才加盟,与全院教职工共创辉煌。
37#
 楼主| zhulili 发表于 06-8-16 10:08:40 | 只看该作者
湖南大学法学院简介
   湖南大学法学教育发端于1906年,当时称“湖南公立政法学院”,以后几经发展变迁,到1926由湖南公立政法专门学校”并入省立湖南大学,成立湖南大学法科。1941年设置法律系,1945年改称南大学法学院。1953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文、法等学科被并入到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湖北经济学院、中南政法学院等学校,1998年恢复招收法律专业本科生。原湖南财经学院自1987年开始招收经济法专业本科学生,1988年建立经济法律系,1995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得经济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4月原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新的湖南大学,同年6月18日,恢复成立湖南大学法学院。
  凭借原湖南大学悠久的人文、法学传统和原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的学科优势,湖南大学法学院以培养政治素质复合型优秀法律专门人才为目标。现有经济法、民商法和刑法三个硕士点,以及法治系统工程和经济法博士方向。成立了经济法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所、法治与人权研究中心、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网络法研究中心、中国行政法制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和高级法律人才培训中心。2001年获得司法部、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国家级司法鉴定中心。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0人,中青年教师占全院教师的80%; 已获得博士学位12人,在读博士10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者4人,有1人在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任副会长,另有9人在中国法学会及全国性专业研究会中担任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
法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余人,其中研究生100余人。历届毕业生获得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
  近5年来,法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5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1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多项。还创办了法学理论刊物《岳麓法学评论》,另有“岳麓法学文库”出版问世,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法学院现有专业藏书5万余册,中外法学纸质期刊110余种、电子期刊4000多种,建有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多媒体高科技模拟法庭、刑侦实验
室和湖南大学法律援助与诊所教育中心,还在省内外建立了多处法学教育实习基地,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院重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国内多所法律院校有着密切的学术往来,也与美国、英国、丹麦、瑞典、挪威等国及欧盟保持着良好的教学、科研项目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学生,互派访问学者,交换图书资料。先后承办了全国信息公开研讨会、司法鉴定制度研讨会、WTO与中国经济法教学高级论坛、电子商务法示范法研讨会、湘籍法学家学术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交流活动。
38#
 楼主| zhulili 发表于 06-8-16 10:08:58 | 只看该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已有14年的办学历史。学院现设有法律学和国际法两个系,并设有 WOT 法律问题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民商法研究所等8个学术研究机构。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法学院现拥有国际法学、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六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院抓住发展法学教育的时代契机,一方面不断加大引进人才和培养已有法学师资的力度,另一方面整合了省内重要法学教育资源,大大强化了法学教育科研力量。学院现有教职工 117 人,其中法学正、副教授 65 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第三届)法学专家组成员 1 人,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 1 人,博士生导师 2 人,法学博士 16 人,在读博士 13 人。其中有被誉为新中国国际私法奠基人之一的李双元教授;有我国公认的著名国际经济法专家王贵国教授(特聘教授,人事关系、档案已调入);有担任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的蒋新苗教授(法学博士)等一批专家和学者,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职称比例协调、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科研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学院无论是师资规模,还是博士学位人数、高级职称人数以及与司法实务界的联系广泛程度均处于我省最前列。
  学院以国际法学学科为龙头,一直非常强调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至今已完成国家级课题8项,在研国家级课题4项;已完成省部级课题18项;在研省部级课题30余项。近年来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世界投资期刊》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0余篇。在法律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40余部,出版全国、全省统编各类教材50余部,翻译出版重要法学著作、辞典如:《戴西与莫里斯冲突法论》、《牛津法律大词典》等6部。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奖、湖南省社科成果奖等各类奖近20项。
  在学术活动方面,学院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术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国内外的许多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关系。学院曾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国际私法学会1999年年会、中国行为法学会2000年年会、中国刑法学学会2003年年会以及2004年WTO高级专家研讨会。
  同时,学院主办了湖南法学界唯一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时代法学》,并常年公开出版学术论丛《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这些既是学院学术理论研究的基地,更是学院与国内外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交流的重要园地。
  为适应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学院非常重视教学科研服务设施的建设,并投入了大量资金,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和多功能模拟法庭;拥有学科化、系统化资料室 4个,专业图书达 40 余万册,报刊杂志 400 余种。
39#
 楼主| zhulili 发表于 06-8-16 10:09:16 | 只看该作者
中山大学法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法学院肇始于1924年孙中山先生手创的国立广东大学法科。其历史还可上溯到1905年的广东法政学堂法律本科及其后的广东法科大学。1926年广东大学更名为中山大学,法科也随之成为中山大学法科,并于1931年发展为法学院。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中山大学法学院及法律系被撤消。197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山大学复办法律学系。1993年7月,法律学系与社会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以及人口研究所组成法政学院。2001年9月,中山大学撤消法政学院,以法律学系为基础建立法学院。
40#
 楼主| zhulili 发表于 06-8-16 10:09:37 | 只看该作者
海南大学法学院简介
海南大学法学院是海南大学下属的十二个学院之一。学院创办于1983年(其前身为海南大学法律系),原设有法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三个专业,1999年根据国家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调整合并为一个专业即法学专业。现有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三个硕士点,2003年被批准增设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谭兵教授为名誉院长,段书臣副教授为党总支书记,童光政教授为院长,李汉军教授、王琦副教授、叶英萍副教授任副院长。学院设有公法与基础教研室、民商法教研室、特区法制研究所、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成人教育办公室、法律硕士教育中心等机构。学院现有在校普教本科生675人、硕士研究生160人,在校普教本科生和实行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学院图书资料室藏书3万多册,有各种中文报刊100余种,外文学术刊物10多种。
  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一些符合自身特点和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这就是:大力加强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教学制度建设;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培养;走开放办学和联合办学之路;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
  目前,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一支来自五湖四海、内部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敬业爱生、有较强凝聚力、充满生机与活力、能基本适应学院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现有的38名专职教师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14人,讲师15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0人,硕士2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9%。他们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教师中,有4人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人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为了密切联系司法实际,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院于1997年8月建成了在全国法学院校中条件较好、有260多个固定座位的模拟法庭,并设有海大平正律师事务所、案例教学室和刑侦实验室。每学期都有法院的数起刑事、民事或者行政案件在模拟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让师生旁听和评论。1998年4月,原省委书记杜青林等省领导曾陪同李岚清副总理视察学院的模拟法庭。同时,学院还在海口地区的政法机关建立了多个学生专业实习基地。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每年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同时也曾派出多名教师到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进行访问和从事研究工作。1996年、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学院与有关单位合作,在海口市成功地承办了全国民法和经济法学年会、全国诉讼法学年会、全国国际经济法学年会和全国刑法学年会,并于2000年8月在海口市独立承办了第六届全国高校法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暨法学教育研讨会。2000年2月和2001年1月,学院还邀请部分外地专家和本省司法部门的领导,分别召开了“海南大学法学院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论证会”和“海南大学法学院21世纪发展方略研讨会”,商讨新世纪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大计。2000年12月和2001年12月,学院主要领导还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的“21世纪世界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院长论坛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和“21世纪亚洲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并在这两个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
  学院的诉讼法学科是海南大学首批八个重点学科之一和海南省首批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5人。1998年6月,该学科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海南省省属高校中第一个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从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科带头人谭兵教授治学严谨,学术造诣较深,研究成果突出,曾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其他多种荣誉,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民事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诉讼法学科学术带头人和责任教授,并兼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海南省法学会副会长、海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海南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海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职。学科主要成员谭世贵教授现任海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海南大学诉讼法专业硕士生导师,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刑事诉讼法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海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海南省监察学会副会长,海南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司法鉴定委员会委员,海口市人民政府立法顾问,海口市仲裁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研究项目2项。出版著作、全国统编教材等23部,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10项教学、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先后荣获“海南省优秀教师”、“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海南大特区青年建设者”,司法部教育司“首届育才奖”、海南省“五四奖章”、“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荣誉称号。
  学院的民商法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现有的15名学科成员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10人。其中,博士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1人,并有2名成员曾留学国外。本学科于200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从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原学科带头人邓曾甲教授,系日本京都产业大学法律学博士,日本政府亚洲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日本爱知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京都产业大学客座研究员、教授。该教授曾先后五次赴日访问、深造和从事研究工作,对日本民法和担保法有较深的研究,并出版了《日本民法概论》和《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等专著,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现学科带头人童光政教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系海南大学第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南大学引进专业人才,现任海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兼任海南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近五年来出版学术专著、编著4部,参编著作3部;在《法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篇;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研究子项目、省部级、地厅级社科资助研究项目各1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其中《明代民事判牍研究》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独著)、《新旧合同法对照与释义》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一)。科研成果中有9篇次被《法学研究》、《政法论坛》、《法学家》等权威学术杂志作为法律学科的代表性成果予以评介或被学术界引用。学科骨干张怡教授和王崇敏、徐民、叶英萍等副教授年富力强,分别在知识产权法、公司行为理论、传统民事法学、比较民法和婚姻法律制度等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本学科自1995年以来,共出版民商法学类学术专著(含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近年来学院取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果,承担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中国仲裁制度研究》、《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与防止司法腐败的对策研究》和教育部研究项目《中国司法改革研究》、《司法独立研究》,出版了《中国民事诉讼法要论》、《国际反贪污的理论与实践》(部分)、《行政诉讼导论》、《中国行政诉讼法原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导论》、《廉政学》、《检察制度比较研究》、《基层司法工作理论与实务》、《刑事诉讼原理与改革》、《日本民法概论》、《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中国经济特区立法研究》、《监督政府的理论与实践》、《论犯罪观》等四十多部著作。同时,诉讼法学科的谭兵教授和谭世贵教授还受司法部原法学教育司聘请,分别主编了全国统编法学教材《民事诉讼法学》和《律师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副主编)、《证据法学》(副主编)。目前,学院的教师正承担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学院教师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现代法学》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百多篇,有3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王峻岩教授与谭兵教授撰写的《论邓小平关于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思想和伟大实践》一文,1996年9月曾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五届入选作品奖,是当年全国高校中获此奖项的两篇论文之一和当年海南省获此奖项的唯一论文;谭世贵教授主编的《中国司法改革研究》一书和撰写的论文《论司法独立》分别荣获第四届、第三届全国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撰写的论文《中国司法机构改革研究》获全国司法改革优秀论文一等奖。
   法学院学生素质近年逐步提高。1999年7月法学院学生党支部被中共海南省委组织部评为“海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学生党支部多位宣传委员被评为海南省“十大优秀大学生标兵”,其中李静同学获得1999年度中国大学生“建昊奖学金”,黄永锋等8名学生荣获海南大学“最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学院涌现了一批优秀班集体,如95级国际经济法班、96级国际经济法班等、99级法学④班、2000级法学①班,成为学校的“品牌”。有李静等多位同学曾担任学生联合会主席、海南省学联副主席、海南省青联副主席、海南省学联主席、全国学联副主席。我院学生的演讲辩论能力较强,比如刘兴全等两名同学在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经济特区大学生中文辩论赛中荣获亚军,刘兴全同学被评为最佳辩手。我院学生辩论代表队在学校“9955”杯辩论赛中,荣获冠军。学生在全国四、六级英语考试中通过人数逐年增多,其中有些同学的成绩达到优秀。学生专业成绩优良率高,毕业生获得学位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其中2002届毕业生获得学位人数比例60%,居全校第一。学生论文多次在海南省、海南大学荣获一、二、三等奖或鼓励奖,并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公开发表。2002届毕业生舒海同学的《海口市抢劫抢夺犯罪状况及其综合治理》发表于全国核心刊物,2001级李建波同学主编的《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已交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毕业学生在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招考法官、检察官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其中,应届毕业生王琳同学(1996届经济法专业)在1996年有全国2000多人参加的海南省检察系统招考中获得总分第一名,在2002年第一次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中,2001届法学专业毕业生李方姣同学以288分的好成绩名列海南省考生(全省2152名考生)第一名;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生朱绵茂同学,1992年考取中共中央党校比较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96年被北京大学录取为国际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学生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多,2002届、2004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分别为13人、20人,其中半数以上考上内地著名法学院校。学生有多篇论文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鼓励奖、三等奖,2002届毕业生吴岳文同学的《发展海南农业生态旅游的构想》荣获三等奖。学生社团青年法学社和法律援助社在校内外积极开展普及法律知识、课题调研和举办各种报告会等活动,并出版学生法学刊物《海大青年法学论坛》,在校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学院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海南省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主要基地;争取五年内在现有诉讼法硕士点、民商法硕士点、经济法学硕士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基础上新增刑法硕士点和法理学硕士点,建成5至6个法学硕士点,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1-19 03:28 , Processed in 0.10119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