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坐在乌鲁木齐的宾馆里,打开电脑,忽然想起很久以前答应笔为剑,要写一篇“读研感想”。其实很久以前就有答应过,也曾经努力的写过,可是没有成功。那么现在再试一次吧~ 先介绍一下基本情况: 2009年考上北师大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导师是张日昇教授,方向是咨询心理学,老师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箱庭疗法。 插播一段,简介一下箱庭疗法?呵呵……应该有不少人不知道吧。 箱庭疗法,是指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达的一种心理疗法。很多人也称为沙盘游戏~ 说实话,我刚上研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箱庭疗法,在我准备考研的2年内,我也从没想过有一天我考上北师大了是要学习心理咨询、箱庭疗法。但心态很重要吧。我会认为,既然我的老师是研究箱庭疗法,既然我三年都要跟着这位导师来学习,即使我从来没有想过,那么,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要努力的去接触、去了解、去热爱心理咨询,热爱箱庭疗法。
有点混乱,总结一下我觉得读研很重要的几点吧: 首先就是和导师、研究室的关系要好。引用师姐的话,关系是处出来的。是否努力的融入她们,是否努力的将研究室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样重视,是很重要的。张老师常年奔波与日本和北京之间,并不能常常见到老师。我在研一的时候,每周准时给老师发一封周记,记录的是自己这一周都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老师基本从来不回……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其实一方面是让老师能够更多的了解自己,同时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的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每当写周记的时候都会好好的反省,自己这一周都干了些什么…… 其次就是,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有的老师在研究方面指导得很细致,有的老师把学生当劳动力使唤,有的老师愿意让学生打杂。或许你很想努力做研究,但老师偏偏让你去打杂;或许你对社团活动、与人相处很感兴趣,老师偏偏让你每天做实验。也许你遇到的老师和你自己并不那么十分的匹配,这个时候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不是无所事事,不是痛苦的度过三年。老师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没有一个老师会因为每个学生的不同而去改变自己的特点,只有学生适应老师,没有老师适应学生。我觉得在读研期间干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关键是你对事情的看法。即使是打杂,你也可以学会如何更好的打杂。 第三是要抓住机会。老师底下的学生有很多,你凭什么让老师看重你?努力当然是一方面,更要善于抓住机会。张老师总是强调“模仿”和“赏罚”。其实听上去很像行为主义。但实际上,在任何人刚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学习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最初阶段模仿十分的重要。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学写字需要模仿吗?学说话需要模仿吗?你要模仿的是谁?模仿的是什么行为?都需要自己观察。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最后,自学很重要。。这点我很欠缺,但我觉得很重要,因此放在最后……大学以后的教育,都是自己教育自己。时刻牢记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为之而努力。
写到这里,应该算是一个结束,但似乎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回顾一下自己的收获,更加感恩曾经努力考研的日子,更加感恩读研的每一天。 2011.11.24晚于乌鲁木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