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统计] 统计几个不懂的题 大神们来赐教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流浪的懒猫 发表于 13-11-12 23:4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下列哪些不是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
A 必须是成对数据,并且成对数据要不小于30
B 样本必须是正态分布
C 相关变量是连续变量
D 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直线性的
答案是B我怎么觉得都是适用条件呢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计算某一是非题的区分度时应该使用二列变量
B一位老师对全年级8个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分别作出等级评定的数据适用于肯德尔系数
C一位老师对A班和b班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分别做等级评定的数据适用于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D积差相关要求两个相关的变量是连续变量,至少其中一个是连续变量。
答案是C 我怎么觉得BC都对的呢
3.在一元回归中,保持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差异不变,将回归线变陡峭,将()
A 提高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
B回归系数更趋向于不显著
C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变低
D BC均对
答案是A 求解
4100名被试被分成5组,每组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实验结束后,每组的平均数分别为506070,8090.则组间平方和为()
A2000  B 500  C 20 000  D5000
我求了每一列的和然后平方除以每组人数然后相加又减去总的和的平方,为啥没得到答案
答案是C
沙发
悠弥北北 发表于 13-11-13 00:20:4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题,我也感觉都是···至少要接近正态啊;
第二题,B不对啊,肯德尔系数是要看评分者的打分是否一致,这里只有一个评分者啊;
第三题,b是回归方程的斜率,也就是回归系数,斜率变大,回归系数也就更显著了啊;
第四题,[(50-70)的平方+(60-70)的平方+(70-70)的平方+(80-70)的平方+(90-70)的平方]×n=[(50-70)的平方+(60-70)的平方+(70-70)的平方+(80-70)的平方+(90-70)的平方]×N/5=20000

大晚上的,打的有点儿着急,你看看有没有问题,有的话咱们再讨论~
板凳
robin526 发表于 13-11-13 10:0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robin526 于 2013-11-13 14:36 编辑

1,积差相关反应的是两组匹配数据的关系程度,事实上只要满足其他三个条件后就可以计算积差相关系数,并不要求分布正态,相关教材中的这点要求事实上是不正确的.只有在推断统计中才需要对分布形态进行确定,因为这样才能选用合适的模型进行推断解释,因此仅仅只是计算相关系数分布形态没有影响,但如果要求用样本的相关系数对总体进行推断时就必须要求做正态假设,否则无法推断,但正态假设并不是计算相关系数的必要条件.相关量数和集中量数以及差异量数一样属于统计描述参数,统计描述参数的计算只对数据类型有要求,只有统计推断才要求做分布假设

2,肯德尔系数一般不用来处理两列数据的相关,两列数据用积差或斯皮尔曼相关等等处理,两列以上才考虑用肯德尔系数,比如说同一个评分者对三组以上的对象进行评分之间的相关程度或几个评分者对一组对象同时评分之间的相关程度,

3,回归曲线陡峭了,回归系数也就高了,同时由于自变量和因变量变异不变,因此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成正比,回归系数高了相关也就高了,而决定系数也就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等于相关系数的平方,因此也会变高,至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光从题设无法推断怎么变化

4,楼上的计算是正确的
地板
wh199264 发表于 13-11-13 13:32:44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robin526 发表于 2013-11-13 10:00  1,积差相关反应的是两组匹配数据的关系程度,事实上只要满足其他三个条件后就可以计算积差相关系数,并不要求 ...

求回答哈,有些疑惑,谢谢拉。第三题你的解释中,为什么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异不变,回归系数就和相关系数的平方成正比?它们不是相等的关系?
5#
robin526 发表于 13-11-13 13:54:25 | 只看该作者
wh199264 发表于 2013-11-13 13:32
求回答哈,有些疑惑,谢谢拉。第三题你的解释中,为什么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异不变,回归系数就和相关系数 ...

写错了,重新修改了下,回归系数在差异不变情况下和相关系数成正比,但不是相等关系,具体可以参考张的统计P365
6#
 楼主| 流浪的懒猫 发表于 13-11-13 22:52:32 | 只看该作者
robin526 发表于 2013-11-13 10:00
1,积差相关反应的是两组匹配数据的关系程度,事实上只要满足其他三个条件后就可以计算积差相关系数,并不要求 ...

[a:33]  那个第二题 一个老师评了八个班呐 那不就是同一评分者对三组以上的对象进行评分 那计算那八个班的相关为啥不能用肯德尔系数呢  如果不用这个的话 那用什么呢?
7#
 楼主| 流浪的懒猫 发表于 13-11-13 22:55:02 | 只看该作者
悠弥北北 发表于 2013-11-13 00:20
第一题,我也感觉都是···至少要接近正态啊;
第二题,B不对啊,肯德尔系数是要看评分者的打分是否一致, ...

[a:32] 晚上快十二点就断网~~伤不起呐 。。
第四题那个 是我木有理解好 今天又重新看统计书那一部分才知道自己想错啦~~
多谢尘尘~~
8#
胡菠萝油 发表于 13-11-14 08:00:21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题的c选项,这样的相关有意义吗?不论用什么相关公式都没意义吧。我觉得d看上去更对,但是“至少其中一个是连续变量”这个表述有点不解。
9#
咖啡微凉 发表于 13-11-14 08:38:00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题LZ有一个概念错误,肯德尔可以是同一个评价者,不过是同一个评价者对同一事物进行三次以上评价,注意同一事物,八个班不是同一事物,如果改为对一个班进行先后八次评价就对了
10#
咖啡微凉 发表于 13-11-14 09:16:21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噢 不好意思,我说错了一点,早上头犯米糊,不一定是同一事物,但如果只有一个评价者的话,要先后K次对N个事物评价才能用肯德尔相关,题目中没有说到评价K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17 13:33 , Processed in 0.08650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