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简述新闻和舆论的关系(结合前面)
① 舆论:是社会生活中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某一事态的答题相同的看法,是社会成员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表达意见的一种形式。舆论反应的是社会公众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评价,其公开表达本身就不同性质的带有监督的性质。
② 舆论与新闻:舆论监督常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反映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某个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
③ 新闻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及其传播系统成为舆论监督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最重要手段,以政策、思想的宣传和大量的新闻报道为主要运作方式的新闻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无可争议的赢得了舆论监督主体的社会地位。
a)新闻媒介可以广泛的、及时的反映社会公众的意见,形成社会舆论
b)新闻媒体为社会公众形势舆论监督权力提供了公开的论坛。
c)新闻媒体能够对社会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控制。
④ 新闻媒介完成舆论监督功能的方式多种多样:公开报道失实、树立典型、批评越轨、及时褒贬、设置议题、组织讨论。新闻批评是实现舆论监督功能的各种手段中的一种最主要的形势。
舆论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1991、1999、2005明解,1994原则,2001特点)
概念: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必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来实现。(课本上概念很模糊)(明解=概念+功能)
功能:
① 社会监测功能: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最大功能)
a)对社会发展有“晴雨表”和“候风仪”的检测作用
b)对社会发展过程的监视
c)对社会发展的效果评价
② 社会调整功能:
a)对社会心态、社会意见的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
b)充当社会公众的“传声筒”和“排气阀”,使整个社会心态维持在一个理想的安全值上。
③ 社会控制功能:
a)是一种积极控制,主要以典型示范、及时褒贬、议题设置等手段,通过实现预警、事中检测、事后评价的主动介入方式,积极预防和及时制止社会越轨行为。
b)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软控制,主要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手段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通过精神内省、价值认同、道德感化和舆论压力的方式达到控制的目的。
c)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间,舆论监督往往具有其他控制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 社会制衡作用:表现为舆论监督对社会权威和权力的设限和抗衡。
a)舆论监督所代表的是多数人的意志,是最民主、最广泛、最符合民意的权利。
b)舆论的公开性、广泛性和作为社会公众集合意识的自由表达性质,决定了其具有监督领域广、反应速度快、参与公众多、影响效果大的特点。
⑤ 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
a)舆论监督总是积极主动的介入监督领域、许多社会问题、社会事件首先以舆论监督形式显示出来。(主动性)
b)舆论监督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总是紧密跟踪监督目标与对象行为的发展过程,能够做到在否定自己的基础上球的正确的监督。(动态性)
c)舆论监督的公正性来自操作中的平衡手段,接纳不同的意见、观点和结论。(公正性)
1994舆论监督应掌握的基本原则
① 坚持党管媒体,把握舆论监督的正确导向,注意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
② 遵守国家法律、新闻纪律和职业道德。
③ 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发展改革稳定大局。
④ 忠于事实,坚持真理,准确报道,明辨是非——事实准确是舆论监督的生命所在。
⑤ 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
200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新闻舆论的特点:(定义+特点)不完整
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中的主动性、动态性、公正性
批判性:监督不是社会控制的异己力量,也不是社会进程的逆向运动,批判是其特殊的表现形式。揭露是为了推动,否定式为了肯定,批判是为了建设,这是舆论监督的意义所在、独特价值所在。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新闻事业面临新的考验,新闻工作者在政治、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丧失新闻道德,种种表现有有偿新闻、假新闻、收受贿赂等)
① 主动性:监督总是积极主动的介入各个领域许多社会问题往往首先以舆论监督的形式表现出来。
② 动态性:监督是一个过程,它严密的跟踪监督目标的发生发展,能够做到在否定自己的基础上求得正确监督。
③ 公正性:监督的公正性来自操作中的平衡手段,可以接纳不同意见,不同观点,不同结论。
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课本上是舆论监督的独特作用)
① 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为民主与法制建设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和舆论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② 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最方便、最自由的意见表达方式,必然成为社会公众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公共事务,积极主动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
③ 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舆论民主与舆论的良性循环,需要社会主义民主观念与民主制度的维护和保障。
④ 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⑤ 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主义的有效武器:通过对各种丑恶现象的公开报道维护和保障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
⑥ 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进行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
⑦ 有利于弘扬正气、倡导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开展新闻批评应遵循的原则(课本上还涉及到了原则的现实定位、基本要求)
原则:
① 新闻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人民的事业,有利于党的工作和党的团结。
② 新闻批评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能搞“有闻必录”。
③ 新闻批评一定要实事求是,这是开展正确的新闻批评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是根本原则。
④ 新闻批评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应有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最求监督的实际效果,这是新闻批评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⑤ 新闻批评要区分性质,注意方法,讲究实际效果。要区分正确的、建设性的批评和错误的、破坏性的批评;在支持正确的新闻批评的前提下,还要注意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批评的态度应当既严正、尖锐,又诚恳、坦白、与人和善。
⑥ 开展新闻批评既要服从党的领导,又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重大新闻批评要在党委领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