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验心理学] 实验设计题目…持续更新·每周一题 (暂停更新)

  [复制链接]
71#
seeya9 发表于 14-9-24 11:34:19 | 只看该作者

因为自己也是做语言的,就再写一下comment吧。
1实验目的:探究熟悉性对词的再认的影响。
2方法:
2.1被试
选取在校大学生90名,年龄20-24岁,年女比例相同,随机分配成3个组,每组30人。
在校生的年龄一般是18-24岁。这个年龄的要求算是很严格了,如果有严格的要求,应当说明为什么这么做。另外真正做这类基础认知实验的时候,很少做区组实验,因为被试变量每个人都不一样(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学科背景,AOA……太多了),你永远无法正确的估计被试变量X区组的效应的真实影响到底是怎么样的。因此与用药实验,干预实验不同,在这里被试内设计是最常见和一般的选择

2.2实验材料和器材
一组与此材料。
到底是是什么,要说清楚,什么是材料?应该是N个不同熟悉性的词之类的。
2.3实验设计
此为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为词汇的熟悉性,三个水平分别为高频词汇,低频词汇,中频词汇。因变量为反应时和正确率。
可以,但是下面要说明如何分组这三类实词汇
2.4实验程序
2.4.1预备实验:随机选取大学生30名,在电脑上对一组词汇(一共1000个)按照熟悉性归类于高频,中频或低频。在所有大学生都认可的高,中,低频的词汇中分别随机挑选60个词汇,打乱顺序,作为实验阅读材料。
这里有三个问题
1.要说明词的类型。1000组词汇,名词,动词,实词or抽象词?一般来说200组名词足够了。
2.建议用量表评分。每个被试对每个词做一个熟悉性评分,这样可以有最丰富的信息
3.选择不同组的词的标准要写明。例如前60后60,或者评分1~2,3~4,5~7之类的。都“认可”什么是“认可”,这个词在所有学生都必须属于某个组么,这个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有90%认为属于某个组,都已经是非常一致了。
4.随机选的话,词频,笔画,词长,效价很有可能是不匹配的。这里一定要注意,做语言学实验,这些东西都是要匹配好的,不然的话人家argue你说你这些没匹配好产生了效应。

2.4.2正式试验:
2.4.2.1通过电脑给所有被试呈现一模一样的实验阅读材料(180个词汇,高中低频词汇各60个),要求她们熟读记忆十分钟。
2.4.2.2在电脑上设置好词汇再认程序。
这里要把使用什么样的再认任务说清楚,这个非常关键,不同的再认任务会产生不同的预期结果(例如对于attention,working memory 的不同要求等等)。可以看一下有再认任务的文献,这里按下不表了。
2.4.2.3每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词汇测试。第一组接受高频率词汇测试,即测试材料包括60个高频词汇,60个无关词汇。第二组接受中频率词汇测试,第三组接受低频率词汇测试。小组接受不同词汇测试的安排是随机的。
同上
2.4.2.4整个过程通过电脑操作,由电脑记录反应时和正确率。
2.4.3实验控制
2.4.3.1所有词汇字体,大小,背景等设置一直。
2.4.3.2整个实验完成时间,呈现时间阅读材料和进行词汇再认测验的间隔时间保持一致。
WHY?
2.4.3.3控制外部环境一致,指导语一致。
一定要写上对于人口学变量的控制,例如男女,年龄很有可能有不同的效应结果。
然后语言学实验,词频,笔画,词长,效价这些反而是最最需要匹配的东西,一定要匹配好。
3.结果
3.1数据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电脑不会作图,省略。。。)
3.2结论
反应时由大到小分别是:低频词汇,中频词汇,高频词汇。
正确率由大到小分别是:高频词汇,中频词汇,低频词汇。
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得出结论为:词汇的熟悉性对再认有影响,词汇越熟悉,再认效果越好。
72#
seeya9 发表于 14-9-24 11:43:12 | 只看该作者
明矾waitac 发表于 14-9-21 07:35
明矾童鞋的实验设计
实验研究:熟悉性对词的再认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探讨词的熟悉性对再认成绩的影响 ...


这里一定要说明一点,
familiarity和frequency是两个高相关的变量,但是并不是同一个变量!
前者多由评定而来,后者是通过一定的语料收集,计算出来的。
比如某一些词可以非常的高频,但是你并不熟悉,比如“干群”
我们也经常会发现有一些词有很高的熟悉性,但是频率其实很低,比如各种野生动物的名字或者花卉的名字。

另外不知道含有高频词低频词的文章是什么,一般使用的是词表。
阅读文章就不是单纯词的效应!语法句法篇章效应什么都混进去了怎么能够看到干净的熟悉性和词的效应呢?

普心语言这一章打回重看!
73#
lgkn 发表于 14-9-24 11:49:13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74#
 楼主| 明矾waitac 发表于 14-9-24 11:51:13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seeya9 发表于 14-9-24 11:43
这里一定要说明一点,
familiarity和frequency是两个高相关的变量,但是并不是同一个变量!
前者多由 ...

( . )大批评的太对了,之前的理解一直混淆了着两个变量,现在明白了~~我稍后会根据您的指导重新修改(>ω<*)
75#
lansefei 发表于 14-9-24 21:21:0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个实验:


实验设计题目:词的熟悉性对再认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词语的熟悉性对再认的影响
实验假设:词语越熟悉再认程度越好
被试:某小学随机选取30名六年级学生,男女各半,智力、身体正常。
自变量:词语的学习程度(a.对词语的音、形、意都进行教授,b.教授音和形,c.不教授)
因变量:被试正确再认的词语的数量
实验材料:100个六年级语文中的单词但是被试均没有学习过
实验设计: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具体操作:
1)30名学生随机分为3组,每组共10人,男女各五人;
2)在主试指导下被试通过电脑程序学习100个生词。其中:A组被试同时学习100个生词的音形意,B组被试学习音形,C组被试学习音形意(但是学习的是已经在课堂上讲授过的100个生词)。3组都学习一个钟,其中每隔半个钟休息10分钟,休息的时候让被试进行P-P,以防止其对生词进行记忆。
3)学习完毕后,休息20分钟,然后电脑程序每隔五秒出现一个生词或其拼音(共出现400次刺激:200次是已经学习过的生词的字形和拼音,200次是小学课本中不曾出现的生词的字形和拼音),让被试判断其是否学习过。
实验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被试间方差分析。
A1        A2        A3
S10        S20        S30
S11        S21        S31
S12        S22        S32
S13        S23        S33
S14        S24        S34
S15        S25        S35
S16        S26        S36
S17        S27        S37
S18        S28        S38
S19        S29        S39

变异来源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组间        SSB        2        MMA        MMA/MMB
组内        SSW        27        MMB       
总和        SST        29               

若F>F0.05,则证明生字越熟悉再认越好。
76#
 楼主| 明矾waitac 发表于 14-9-24 22:51:07 | 只看该作者

哇塞~新的小伙伴~~欢迎欢迎~
另外,看了seeya9大神给我的评论之后,觉得你和我犯了相同的错误…我们研究的貌似都改变了实验研究的本义,实验研究是:词的熟悉性对再认的影响,我研究成了词的出现是高频还是低频,你研究的貌似是词的加工深度对再认的影响…我说的不知道对不对…我是学渣…你别打我…
不过你的具体操作部分写的很是详细~~受教了~~
77#
 楼主| 明矾waitac 发表于 14-9-24 23:48:0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seeya9大神的评论,我抛弃了原来的设计…原来的设计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熟悉性的操作定义不当…如果按照旧的方法改下去,应该就会和小四的改成一个模样的了,一模一样意义就不大了…所以就抛弃了…下面是修改版,换了一个思路
(修改版2.1)
实验研究:熟悉性对词的再认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探讨词的熟悉性对再认成绩的影响
实验思路:想要研究词的熟悉性对再认成绩的影响,那么我们知道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应该对心理学领域的基础词汇具有较大的熟悉性,而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应该对计算机领域的基础词汇具有较大的熟悉性,针对这个特点,把这两个领域的词汇混在一起呈现,研究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和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在这两个领域的词汇再认成绩中的差异情况。
(二)实验设计:
1,自变量:词的熟悉性;
2,因变量:再认成绩;
再认成绩的操作定义:再认测验的反应时;
3,被试选择
随机选取视力正常的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被试40名(男女各半)A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被试40名(男女各半)B组;
4,实验材料
    计算机一台;词表(共100个词,其中50心理学专业基础词汇,50计算机领域基础词汇,随机排列);
5,额外变量及相应控制
    ①单词呈现的位置(恒定法,单词在显示器屏幕中间呈现);
    ②实验仪器的因素:实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按键的灵敏程度;
    ③被试年龄:(恒定法,大学生被试)
(三)实验程序
1,被试坐在计算机屏幕前,进行实验;
2,实验程序
①通过计算机控制,依次呈现词表中的词汇,让A,B两组被试对词表中的单词无论是对本专业的词汇还是其他领域的词汇都有相同的学习时间;
②休息10min;
③再用计算机逐次呈现词汇,让两组被试坐在计算机前进行再认测验,要求被试对见过的词做出“是”反应(按下手柄左键),对未见过的词做出“否”反应(按下手柄右键);记录再认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反应时数据(以每组4名被试为例):
下表中“心理学”表示关于心理学领域的词汇所得成绩;“计算机”同理;
下面图片1
对A组被试的关于心理学的词汇所得再认成绩与计算机的词汇所得再认成绩进行方差分析;
对B组被试的关于心理学的词汇所得再认成绩与计算机的词汇所得再认成绩进行方差分析;
结论:A组对心理学的词汇再认成绩明显好于计算机的词汇;B组对计算机的词汇再认成绩明显好于心理学的词汇;由此可得越熟悉的单词,再认成绩越好;
(五)误差分析
1,实验中可能存在速度准确率的权衡问题,没有加以研究;
2,实验中被试选择的问题,有可能会有个别被试,对两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所了解;

唉。。重新看了一遍。。还是觉得差强人意…学艺不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8#
小四爷 发表于 14-9-25 09:26: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四爷 于 14-9-25 09:29 编辑
seeya9 发表于 14-9-24 11:34
因为自己也是做语言的,就再写一下comment吧。
1实验目的:探究熟悉性对词的再认的影响。
2方法:


感谢大神详细给评。。。。
改过实验如下:
1实验目的:探究熟悉性对词的再认的影响。
2方法:
2.1被试
选取在校大学生50名,年龄18-24岁,男女比例相同。关于被试这里,我有点不明白,像我之前写的,随机分成3个组就成随机区组设计了吗,我以为一个班级,一个小组才是随机区组设计,那完全随机设计要怎么写,不写分成被试组。。。怎么写,写所有被试随机接受不同处理吗?不知道我有没有表达清楚我的意思。。。
2.2实验材料和器材
一组熟悉性不同的语词材料。
2.3实验设计
此为单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词汇的熟悉性,三个水平分别为高频词汇,低频词汇,中频词汇。因变量为反应时和正确率。
2.4实验程序
2.4.1预备实验:随机选取大学生30名,对一组名词词汇(一共500个)用量表评分,按照熟悉性,从1-7评分。分别从分数1-2,3-4,5-7中选取词汇各100个,组成高频词组,中频词组,低频词组,三组词汇在词频,笔画,词长,效价方面彼此匹配。
2.4.2正式试验:
2.4.2.1通过电脑给所有被试呈现一模一样的实验阅读材料(300个词汇,高中低频词汇各100个),要求她们熟读记忆十分钟。
2.4.2.2在电脑上设置好词汇再认程序,页面为一个词汇,问题是是否学过,学过按yes,没有按no.
2.4.2.3所有被试接受词汇测试,词汇内容为100个无关词汇,高中低频词汇各100个。
2.4.2.4每测试100个词,休息5分钟。
2.4.2.5整个过程通过电脑操作,由电脑记录反应时和正确率。
2.4.3实验控制
2.4.3.1所有词汇字体,大小,背景等设置一直。
2.4.3.2这个地方果然犯了大错,又矛盾了,反应时是因变量,怎么能控制呢,删掉
4.3.3控制外部环境一致,指导语一致。
3.结果
3.1数据处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电脑不会作图,省略。。。)
3.2结论
反应时由大到小分别是:低频词汇,中频词汇,高频词汇。
正确率由大到小分别是:高频词汇,中频词汇,低频词汇。
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得出结论为:词汇的熟悉性对再认有影响,词汇越熟悉,再认效果越好。

79#
seeya9 发表于 14-9-25 11:40: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eeya9 于 14-9-25 12:42 编辑
明矾waitac 发表于 14-9-24 23:48
看了seeya9大神的评论,我抛弃了原来的设计…原来的设计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熟悉性的操作定义不当…如果按照 ...

首先要肯定,实验的idea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不同专业被试对语言认知的差异这部分也是我们组很关心的。

但是作为一个实验题来说,还是一样的问题,你实际的研究和研究问题并不一致,而且想要研究的问题太多太复杂。
在你的实验里,有控制不同专业的被试和词的category(心理专业/计算机专业)。这些都成为了你的研究变量(而不是要控制的东西)。而熟悉性这个本来可以直接操控的变量,你非要把它变成一个intricate变量,用被试专业的差异drive出来。所以你的研究目的就变得复杂了。你到底是想看熟悉性的效应,还是被试专业的效应,还是词汇的category的效应,还是词汇category X 专业 X 熟悉性?在一个方差分析里面无法解析如此多的效应作用。所以即使是真的做实验的时候也要拆成不同的分析来做。
而且一旦这么改了以后,你的研究目的似乎变成了被试专业X词汇category和再认成绩的关系。说好的词的熟悉性呢?

如果当做实验大题来做,捞分是首要目的。即使是一个研究计划,也是要以正确为第一要务。fancy+错误=0分,中庸+正确=满分。不要加入题目目的里面没有的奇怪的东西,会大大导致你犯错的可能性。
另外我觉得全写出来还是很费时间的,可以先把研究目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方法三块写好,基本就能到整个实验了。如果方法误用或者和研究目的不匹配,就白写了。
80#
bujianxin 发表于 14-9-25 14:49:41 | 只看该作者
明矾waitac 发表于 14-9-24 23:48
看了seeya9大神的评论,我抛弃了原来的设计…原来的设计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熟悉性的操作定义不当…如果按照 ...

感觉既然做实验,就要有明确的操作定义,再认确实是变现出来了,但是熟悉性这个变量..你的操作方式不明确,只是借由一般的常识来定义这个熟悉性,体现不出变量的操作,另外还混入了其他的变量.
感觉..做实验.还是简单点吧~方便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5 19:22 , Processed in 0.105808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