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嘘~听学长讲三战北大学术的考研“内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Q2523864933 发表于 15-11-19 11:1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正能量之三战北大的秘密】勤思学员李同学2015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经验

     临近考研,多给大家一些经验,不光有初试,还有复试的流程介绍,16考研加油!17年的同学们,为了避免二战三战,现在就开始按部就班学习,应试的教育体系,是不允许我们自己去摸索的!
     “ 13年考完之后,看勤思老师发的信息,那一年一个男生347分,成功调剂到了陕西师范大学。而我之前可能只认北大,北师,中科院,对于其他的心理学名校了解的很少,如果那年调剂走了的话,现在估计在准备考博士。”这是李同学的原话,确实,如果早一点接触勤思,了解了各种院校信息,就不用这么辛苦的准备三年,不过还好,最终还是如愿考上了理想的院校,但是如果你没有他那样的毅力,就尽早的加入到我们,用一年的努力,拼搏梦想的院校!      

                                    2015届勤思学员李同学考入北京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
班型:北大学硕复试班      总分:362  专业课:231





  李同学2015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经验视频

  每一个热烈地喜欢心理学的人,每一个热烈地追求考心理学研究生的人,背后都有自己一段与心理学之间一言难尽的故事。大学报考志愿的时候,就打算报考心理学,当时对于心理学的了解还停留在心理咨询的层面。我父亲一句“每个学心理学的人,自己都有心理问题”。很多人对于心理学,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误解,当时对于这样的反对,没有足够成熟的心智去反驳,最后就报考了山东大学英语专业。对此,一直觉得遗憾。

  上了大学之后,通过咨询学校的老师得知,心理学一般是师范类的学校比较强,最好的是北师,其次北大和中科院等院校的心理学都很不错,并且招收跨专业的研究生考生。从那时候开始就渐渐地有了跨考心理学专业的想法。大二的时候,从跳蚤市场淘了一本彭聃龄老师的《普通心理学》,对于心理学这一门学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再只是弗洛伊德、心理咨询。从此就走上考研这条“不归路”。

  其实,中间也有反复,看的书太多,难度也不小,并且当时还打算考北师或者北大这样的学校,难度很大。后来打算毕业之后就找工作的。然而大三下的时候,班里组织师兄师姐考研或者找工作的成功经验交流会,有个学长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心理学研究生。当时想如果不去尝试,此生可能与心理学专业无缘,还是甩开膀子去考吧。



  第一章考研经历

  决定报考心理学研究生之后,就上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比如初试科目的参考书,心仪学校的招生情况。当时北师要13个,北大要3个,感觉考上北师的可能性大一点,就报了北师。第一年北师的线是360,我只考了347,政治68,英语67,专业课212,落榜了。

  决定回家打算二战。和大多数的学子一样,我有强烈的“名校情结”,北大一直是很向往的学校。就算第一年报了北师之后,一想到要是能考上北大,还是会特别激动,并且一般山东的考生心里的名校排名就是“北大、清华、山大”,既然有机会考北大,那就去拼一次吧!

  二战还是败了,败在了自己的心态上。当时的想法是,第一年英语考了67分,对于英语专业的人来说,不是很多,第二年补一补分数会有很大的提高。专业课成绩还好,并且已经摸清了心理学统考的门路,第二年再考350或者360以上,肯定没问题。不能处理好自己这种轻敌的心态的结果是灾难性的。第二年政治58,英语76,专业课196,总分330,当年北师的线是350,北大360,差了30分。

  第二年的硬伤,是统计,14年最后的大题是线性回归,其实考查的也不难,若能记住那几个简单的公式,就能答上,我就是没记住。并且政治考的也不是很理想。输给了自己怨不得别人。

  所以,告诫后来的考生,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或许你可能觉得统考的题不难,也有听说准备几个月就能轻松过初试的,若想稳妥的,就请千万不要太掉以轻心,心态可以放轻松一点,但是到学习上不能马虎,一定不能留死角!

  第二年落榜之后,我打算去找工作。当时听说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招聘,待遇还不错,就去应聘了,结果那家机构比较坑爹,简直就是各种坑爹。那时候,还没从那种考研的心态中走出来,每次想到若能考上北大心理学的研究生,心里依然会很激动。当时已经是6月,再过6个月,又是一年考研。这六个月,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能让你去拼命的时间不多。 于是就辞了工作,再考一年。



  这一年,努力调整好心态,准备拿出第一年看书的状态,打算把专业课的书,从头到尾看一遍,不留死角,对得起自己,也就不留遗憾。

  结果进入9月之后,晴天霹雳来了,继北师退出统考之后,北大学硕退出了统考!

  那一年的段子是:9月10号是建国之后第30个教师节,习大大去了北师了,会见在校师生,还去了北师心理学院,与师生座谈,在新闻上还见到了心理学院的许院长。我就问我同学“习大大去了北师,对今年的心理学考研有什么影响?”我觉得,报考北师的人会更多。同学回答四个字:没吗影响。不到10月,北师就发布消息--退出统考!但是北师做的地道啊,官网上明确写着,这些是我们的参考书,都是英文的书籍,列了好多本。我们招收多少人,推免比例占了多少,我们用英语考选择题,汉语考论述题。

  当时觉得,看那么多英文书,啃不完,光凑齐都费很多时间。依旧继续考北大。结果没过几天就听到消息,北大学硕也退出了统考!官网上能看到的消息,就是报考代码换成了606,没有参考书,没有考试形式,有的还是那个“学硕招生15人,推免12人”留下3个名额,你们抢去吧。不地道啊!

  鼓起勇气给研究生办公室的老师打电话,老师回答的最多的是 不好说。没有参考书,也不知道怎么考。那几天过得很纠结,脑子里想了很多东西。后悔二战的时候,没有好好准备,觉得之前统考的时候不管是第一年还是第二年,是考北师和北大最好的机会。这一年要不要考,毕竟是三战了,压力很大。要不要换个统考的学校。

  挣扎了几天之后,决定还是再考一年北大吧。

  第一,对我而言,第三次考研的人生意义远大于考研本身的意义,我觉得不考,这辈子很可能就与北大无缘,会觉得特别遗憾,也不会甘心。

  第二,万变不离其宗,就算是退出统考自主命题,其“假想”的招生对象还是受过四年心理学本科教育,具备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潜力的。

  第三,把前两年没学会的,看的不够深的,学的不够好的,比如统计,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后面的几个章节,认认真真看看。要是考不上,这些东西可能就扔一边了,以后没有机会再看了。

  第四,既然不知道怎么考,就都当简答或者综合题来考,毕竟前两年有了一定的基础。

  第五,尽人事听天命。只要好好抓住余下的几个月的时间,认认真真地看书,考研的结果不是我们能说了算了,还会受很多的因素左右。我只顾自己看书,对得起我们自己就行了。

  现在来看,当时的这些想法,是我考上的关键。当时,觉得社会心理学学的不好,就把侯玉波老师那本《社会心理学》认认真真看了,一天一章。觉得实验心理学后半部分,知觉、记忆等部分学的不好,虽然统考的时候,不认为是重点,但还是认认真真看了。而这一年北大的题,9个简答,4个论述。较之于统考,尤其注重社会心理学,所以之前的策略还是很有帮助的。没有考教育心理学。

  考试的时候心态就是,花180,见识见识北大心理系统考多年之后,退出统考,那题目是什么样的,也算是自己的荣幸。但是,真正考试的时候,并没有掉以轻心,依然用尽全力地往试卷上写啊写。

  考完之后,自己并没有多大的把握,觉得考不上的可能性更大。考完试就一边等着过年,一边准备3月15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打算看一眼成绩,就是看一眼,就去找工作吧。结果意外的是,2月中旬出了成绩之后,学硕排名第四,按照录取3个差额复试的条件,我一定能进复试。此时距离考试结束已经是将近一个半月了,这段时间就没怎么看书。

  不管是统考还是自主命题,初试怎么都好说,想尽各种办法,把书上的东西装到脑子里,考试的时候写出来。然而复试就是一片黑了。出了成绩才匆忙地去搜北大的复试经验啊,但是学硕本来就少,可参考经验的不多。在第一年网上搜集资料的时候,就了解到了勤思这个机构,并且加了其中几个老师的QQ,觉得初试自己能驾驭,、就没有报初试的班。但其间还是得到了许多勤思的老师热心的帮助。然而觉得自己复试驾驭不了,就选择了勤思的复式班。

  当时已经是将近年关了,往年北大复试的时候一般在3月中旬,等过了年,再去北京参加勤思的复试培训。自己在家一般搜网上的经验,一边努力回头看初试的书,然而参加完勤思的复试班之后,就觉得自己的方向有点偏了。我忽略了实验设计。

  模拟复试的时候,勤思的老师问我,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口感有没有差异。我回答的很糟糕。当时脑子里想的是一组30人,可以作为大样本,还有就是ABBA平衡。老师讲,实验设计,你得回答出实验目的,最起码得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然后就是实验的流程,最后数据处理。而我的回答的,比如ABBA平衡,这只是在控制变量里的一个小的部分,还没没有实验设计的大的框架。

  当时我就觉得,我离北大还好远。回到家之后就恶补实验设计,期间勤思的老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使我能够在这方面迅速地提高。实验设计也是跨专业的考生的薄弱环节。

  第二部分就是英文文献的摘要。很多学校的心理学复试都会有英文文献摘要的述评。阅读英文文献摘要,讲出里面主要的实验目的,自变量,因变量,实验结果,以及你对此的评价。虽然是英语专业的,但是在模拟复试的时候,依旧不能完成这样的工作。回来之后,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虽然后来北大面试的时候,没有英文文献摘要的考查,但是最起码做到有备无患。

  复试的笔试,涉及到了实验设计,面试的时候,也提问到了实验设计。面试的时候的实验设计,不像之前答的那么全面,老师也只是简单问的这个设计里面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是什么,所获得的数据应该如何进行分析。

  后来想,若没有培训之后的实验设计的训练,面试的时候我不会回答的这么好。另外,若没有充分的准备,面试的时候,会更加没有底气,结果可能会更差。

  这段时间,勤思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当时报班的时候,勤思的胡老师,给了许多宝贵的意见,根据我自身的情况、学习基础、经济能力等因素,推荐了性价比比较高的班型。准备复试那段时间,心情比较焦灼,向老师提出了许多无谓甚至幼稚的问题,胡老师都会及时地给予耐心的回答,并给予及时的疏导。去北京参加模式面试的时候,胡老师在中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做得很到位,考虑比较细致,给予了不少照顾。

  模拟复试的时候几位老师,指出了我许多的不足和缺点,让我在真正的复试之前,抓紧改正。有位老师,专门跟我讲了实验设计的框架,为我指明了复试的主要方向。其他的几位老师还讲了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要毫无方向地讲故事,要有条理,要有针对性,这也是我能最后胜出的关键。

  勤思的王老师,在模拟复试之后,指导我给心仪的老师发邮件,提醒我不要同时发,等一个老师回复之后,若被拒绝,再考虑给其他老师发邮件,并且指导我邮件中的措辞,帮我改正不恰当的地方。

  在此向以上各位老师,以及勤思其他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第二章专业课及公共课的复习建议

  政治

  政治考了三年,其实分数都不是很出色,最后没有被政治拽分,已经是万幸。这个往届考生已有很多的经验可供参考,我不做过多的赘述。但是,千万别小看政治,最后别栽在政治上!

  15年北大学硕复试的分数线是360,50,50,180。学硕初试分数第五名那位同学,英语和专业课均比我多1分,然而他政治考了50分。总分就是353分,就是差在了政治上。而学硕排名前三的几位同学政治成绩均十分理想。可见初试的这几门科目均不能掉以轻心!

  最后一年,我是跟着网上的资料走的,买齐了9本书,看完了很多配套视频,便可以召唤神龙了。虽然最后分数不算高。

  英语

  我本科专业是英语,基础还算可以。然而对我来说,考研英语的难度依然很大,这三年英语成绩67,76,70,也就是第二年英语单科排名第一,也算对得起自己的专业。英语一的考试前人已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我写不过他们,就不多写。

  我买了一本考研单词的书,从头到尾地重新背了一遍。然后就是研究真题,真题这种东西,绝对值得你研究,你粗心大意做一遍,觉得也就那么回事,但是你越认真地去做,就能发现其中的玄机。我把答案写在一个本子上,所以一套试卷可以重复好多次。

  得阅读者得天下!一定要在阅读理解上下工夫。

  先挑里面不认识的单词,积累那些常考的单词和表达。

  分析文章的结构,然后对照答案分析出题点,看问题是如何提出的。

  分析题目四个选项的设计,看答案是如何设计,干扰项是如何设计的。对的,为什么对,错的为什么错。

  对于一些常错的题目,比如文章主旨题,还有infer题,找个本子记着题号,比如infer的题,把往年考过的积累起来,最后放在一起看,看其他的干扰项如何设计,正确答案是怎么来的。自己做个总结。有时候,就是靠着这种训练培养出的感觉去做题。

  鉴于网上已有很多牛人的经验,在此不再赘述。

  专业课

  心理学统考专业课的书,勤思均有参考书目,供大家参考。我讲讲看的书,以及我的学习方法。

  总体的学习原则是:

  第一阶段,秋风扫落叶。所以方向的书,各个方向不同的版本书都看一遍。大体了解,书里的哪些部分具体讲了什么,与其他方向的书有什么内容的交叉,便于日后的融会贯通。

  第二阶段,建立框架结构。就是一本本地看,仔仔细细地啃。比如,实验心理学方向的书,可能会啃好几本,比如朱滢老师书,实验设计那章讲的很好。而郭秀艳老师实验部分不如朱滢老师讲的详细,但是她的书里有前者没有小样本设计等。所以,就得看好几本书,最后形成自己的体系。

  这个过程做笔记是很好的方法。比如,普心,一开始我就在笔记本上列上普心各个章节的目录。每一章开始也都有这个章节的结构。这样的用意在于,最后看着这些框架,在脑子铺开这个章节的所有重要的知识点。

  实验设计的笔记尤为重要。基础的部分是大纲所列的实验设计的类型,然后再融合朱滢老师和郭秀艳老师的书,或者其他版本的书,形成自己的实验设计体系。

  每一章笔记最后,留几页的空白,用来写自己的错题。比如,我第一年就买了心理学统考的2000题,第一年做错的,第二年还是会错。所有,很多错误的观念很难改变,在这个方面就要下很大的工夫就纠正,这样才能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第三阶段,融会贯通。其实,心理学各个方向都有其内在的联系。普心是基础,实验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均是它的延伸。实验设计部分与统计的方差分析数据处理等部分有密切的联系。

  个人觉得最佳的状态是,看到自己笔记上的目录,就能回想起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并且还能想起其他方向的相关内容。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几章,比如记忆,先回忆普心部分记忆一章的框架,比如记忆的分类,影响记忆的因素,内隐记忆等,然后联系实验心理学里面涉及到的关于记忆的重要实验。如此形成一套很完整的知识框架,实验部分记忆的学习,有利于基础部分记忆内容的巩固。如此融汇贯通,理解深刻,怎么考都不怕了。

  关于练习题,我做过的有2000题,1000题,做了两年,第三年的时候遇到了题荒,很多题都做过了,再重复练习的意义不大,尤其是统计部分,2000题和往年真题题量不大,并且有些题目比较陈旧。所以第三年买了勤思的《心理系考研必胜习题库》,所以就有新鲜的题做了,这个习题库很多东西都是比较好的,比如知觉特性部分的选择题,题目比较新颖,结合生活实际,当时练习的时候,印象特别深刻。

  我做练习,答案从来不写在书上,自己另外准备一个做题的本子,五个一组,写选择答案,错了用红笔改,并在书的题号上画个圈,第二遍还错的话,再画个圈,最后画的圈多的,就是我不会的,最后复习的时候重点看圈多的题目,很有效率。

  另外,我建议统考的学生,在读了一遍书,做了一些练习之后,研究研究历年真题,做一个试卷分析。

  做一个电子表格,项目一栏写上年份,题号,考查内容,所在章节,如何干扰项设计,考查形式,解析。自己梳理过之后,就会得出,有哪些常考章节和知识点,复习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哪些知识点适合选择题,哪些知识点适合简答,哪些知识点常考综合题,这样可以在复习的时候适当分配精力。比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是一个经常考到的点。

  各个方向: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彭老师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心理学统考的基石。

  1.这本书,读多少遍都不会过分。没有所谓的重点,里面的一副图都能拿出来考。13年情绪智力的题,就出在这里面的“视窗”的一部分,大多数人可能会当做课外读物来看,不会给太多的关注,这种观念不可取。

  2.心理学很多都与生活息息相关。书中涉及到的生活实例,要尤其注意。这是常考的内容。比如视觉,知觉部分等。

  3.这一点个人觉得很受用。我前两年用的是普心第三版,从跳蚤市场淘来的。第三年买了第四版。新的版本,当然会有增删!并且在序言中明白告诉你了,哪一章哪些部分做了哪些改动,以前个人觉得音笼实验还挺重要的,第四版说这样的实验比较陈旧了,就删了。所以,第四版新添的内容尤其需要注意。15年选择题就考“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这个考点是在“语言”一章的知识之窗。所以,可以研究一下第四版序言里面所列出的每一章的增删改动的说明,对于新增内容多多留意。

  并且旧版本免不了过时。比如14年考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13年14年版本的大纲解析,第三版的普心均没有“自然智力”,第四版的普心增添的自然智力。我14年就没答上自然智力。因此吃了很大的亏。

  《实验心理学》

  这个方向的书,自己看的比较杂,买了杨治良老师的,郭秀艳老师的,朱滢老师的第二版和第三版,邓铸老师的,还有孟庆茂老师的书。

  杨治良老师的书,有个说法是可以算个一本心理学辞典,里面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很全面。邓铸老师的那本没怎么看,孟老师那本觉得有点老了。

  我主要看的是朱滢老师的,和郭秀艳老师的。郭老师的书,写的深入浅出,可以很清晰地看内容的内在逻辑,个人觉得比较适合跨专业的考生,实验设计个人觉得写的比较简略,需要去看朱滢老师的书,其他的各个章节都写的很好。

  朱滢老师那本书的实验设计部分不能不看。写的特别的全面,不同实验操作,比如控制组,前测,随机等处理的有无,对于实验的信度和效度造成的影响,都写的很详细。

  我是以大纲的知识框架为基础,然后再将以上的两本书的内容,组成自己的实验设计的体系。虽然实验的后半部分如知觉、记忆、思维部分,统考不作为重点,但是个人建议,时间充裕的话,还是要认真看,尤其是打算考自主命题的院校的,比如北大。这样自己的知识没有死角,考试就更有自信。

  林崇德老师的《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还有刘金花老师的《儿童发展心理学》

  统考的话,林崇德老师的书已经够了。刘老师的书,这三年都没怎么认真看过,大家时间充裕可以认真看看。

  发展心理学的内容及其琐碎,建议大家找一些儿童发展的纪录片看看,网上的图文影像资料等。学发展的建议:

  大块儿理论是重点。由于发展心理学在统考中所占分值不高,有些年份真的是只看大纲就可以了。但是这样就有很多的侥幸成分,很不可取。大家有时间,要认认真真读大纲,和林老师的书。并且还有很多比较琐碎的知识点,这三年学起来都比较痛苦。

  一横一纵。以儿童的年龄为一个横轴,学习各个年龄阶段心理不同方面的心理发展情况。比如婴儿期主要的是感知觉的发展,以及语言的发展等等。纵轴就是不同方面的发展情况,以思维为例,将儿童思维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特征放在一起纵向的考虑。这样一横一纵,等于将发展的知识学了两遍。

  统计心理学,买了张厚粲老师和甘怡群老师的书。这两本书各有千秋。甘老师的书,比较适合跨考的学生看,比较基础,张老师的书稍微难一点,并且知识很全,虽然有些内容考不到,大家可以根据大纲做适当的取舍。两个老师的书,对于同一知识点采用的名称还是有区别的,看的时候多注意。比如非参数检验里面,张的书用,克--瓦氏单向方差分析,甘用的是 克--瓦氏H检验,注意标记和区别。

  建议一开始看甘老师的书,再看张老师的书。并且一定要看的全面,我第二年就吃亏在统计上了,最后就是没看到线性回归。统计的分值虽然不高,但是如果想考高分,一定不要有侥幸心理,把知识装在脑子里,那才能有备无患,不留遗憾。

  学完第一遍之后,可以将统计和实验设计综合起来看。

  测量部分戴海琦老师的书就够了。将测量部分,比如智力,人格,能力测量跟普心的内容结合起来看,才会融汇贯通。

  社会心理学部分,在统考中所占分值不高,看一遍侯玉波老师的那本书就够了,并且社会心理学的内容还是很有意思的。

  关于辅导班

  一开始,我认为,初试有参考书,自己看书就足以应对初试。第一年的成绩,也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后来觉得这样的想法还是有很多的弊端。

  跨专业的考生学习心理学的时候,要是比较感兴趣的,看一遍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比如13年考的情绪智力,自己对那个部分比较喜欢,就看了一遍,印象比较深刻。

  而弊端是,我们常常跑偏,对于重点的拿捏不是特别的准确,我这三年都在视觉和听觉理论上下了很大的工夫,一直都是当简答论述的难度来准备,然而统考基本将其作为选择题来考查。对于很多不会考,不容易考的知识点也跟重点一样,平均用力,造成一种精力的浪费。

  书本之外,我们所能获得的很少。比如实验设计方面,在自己准备的时候,很难准备充分。发展心理学部分,很多东西比较繁琐,不如老师深入浅出地讲一讲,来的透彻。

  去了勤思之后,跟其他的初试班的同学交流,觉得报班还是很有收获的。比如华师沈老师讲的发展心理学就特别好,毕竟是资深的教授,不用准备都能把儿童复杂繁琐的语言发展,社会发展等方面讲的特别透彻。

  只能说如果,当初选择了勤思的话,可能会少很多的辛苦,准备更有方向,可以将精力放在更重要的知识上,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报勤思的初试班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学员所收获的是知识之外的东西。比如,13年考完之后,看勤思老师发的信息,那一年一个男生347分,成功调剂到了陕西师范大学。而我之前可能只认北大,北师,中科院,对于其他的心理学名校了解的很少,如果那年调剂走了的话,现在估计在准备考博士。

  另外,第二年、第三年考的时候,都是一个人准备,特别的孤独。如果周围能有一些拥有相同追求、志同道合的研友陪伴,互相加油打气,定少费些辛苦。

  最重要的是,勤思之前已有很多的学员考入各个心理学名校,过了初试之后,往届学员可以讲讲复试的经验,可以有机会接触到前辈。有些学校,比如北大,生死之战,是在复试的面试环节。其中利害,不言自明。

  建议就是:考完之后,不管结果如何,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我就是考完之后,就觉得自己考不上,把书扔一边了,恶果就是,学过的东西的迅速遗忘。比如,人格的理论,我想写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一开始居然说的是卡尼曼。还好及时改了过来。

  如果这个教训不够深刻,我讲一个故事。去年我一个高中同学考中央财经的金融,考完之后,觉得自己考的很差,索性就把书扔一边了。出了分,依旧觉得自己考不上,然而去年的分数线比他的成绩还低,也就是他过了初试。然而,他们复试的笔试参考书目有6本,并且这个笔试的成绩也是决定他能不能录取的关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去啃6全新的书,想想都觉得那啥,所以去年他没考上。

  教训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初试的东西别扔,大块儿的知识别丢,可以看看 王甦的《认知心理学》,毕竟是现在心理学的研究重点,还有舒华老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毕竟实验设计很重要,自己做一些练习,勤思的老师那里有很多的资源,然后再阅读一些英文的文献,看看摘要,做做评述。

  不到最后一刻千万别放弃,充分的准备才能有备无患。好在今年复试推迟了将近半月,我才能有充分的时间调整,否则今年的结果恐怕要改写。

  小意外:笔试开始的时间实在1点50,我没有注意到,还是按照4点交卷的时间来安排答题,后来,3点45老师说还有5分钟,就傻眼了。习得性无助的实验设计,匆匆写了个框架。好在面试的表现还算可以。希望同学们注意这些细节,说不准哪一个就是致命的打击。

  之后的听力考试,大家一张卷子A4纸,正反面,没有草纸,请了一个中国的教英语的女老师或者是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啥的,现场读的,那位老师还感冒了。听力的形式是10个选择题,有的给出了问题,有的没有给出问题,对话文章均有,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六级的水平吧。不用太担心。

  考完之后,问老师,我们四个的面试的顺序怎么样,正序还是倒序啊?正序我就是最后一个,倒序我就是第一个,我想提前有个准备。老师的回答很经典“看老师心情,明天上午再说”。后来是正序来的,按照名次由高到底,我是最后一个。

  生死之战的面试

  学硕和管理方向的,都放在了第二天上午。我更喜欢下午面试,一般这种时候,前一天晚上都会激动到睡不着,上午还能休整休整,下午精神状态好一点。这三次考研,考专业课的时候,基本前一晚上都没怎么睡好,考试的时候,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硬抗下来的。

  那一晚还行,睡了大约4个小时,早点起来洗个头,我这人发型对我个人气质的影响很大,收拾利索,去吃个早饭。打个车去面试地方,早点候着。新买了双鞋,到了之后发现越走越夹脚,鞋的颜色跟上衣挺搭,结果复试的时候,前面有桌子,老师根本看不见你鞋什么样子,也是给我自己跪了。

  复试之前,准备了实验设计,英语的自我介绍,以及一些英语常见的问题,还有个人情况的介绍,比如为什么喜欢心理学,为什么跨专业,为什么选择发展心理学,为什么又选了基础的心理语言学,读过什么书啊,读过什么英文文献啊,说说你对这篇文献的看法等等这些问题。候场的时候,就一边回想这些问题,一边让自己淡定一点。

  专门有间教室候场,面试的教室就在隔壁,最后到我了。我在门外就能听见老师们在里面有说有笑,敲了几下门,估计没听见。正好钱铭怡老师路过说,直接开门进去吧!我就进去了。

  椭圆形的桌子,10多名老师分列两侧,你只能看到老师进们的侧脸。面试的学生坐在椭圆桌子的末尾,可以坐两个,我选了靠左边的,坐下就只能看到上半身,看不见你的鞋啊。这样的好处就是,就算你紧张的腿打哆嗦也没事。腰板挺直,手自然放在桌子上,注意回答问题的时候手不要有太多动作,面带微笑。

  这些老师里面,有的认识,大多数不认识。发展苏老师和张老师都在,今年因为有应用组的名额,一位应用的老师也在。有招生名额的老师,如果他对你感兴趣,这个面试过程,基本是他来发问。面试之后才发现这个问题。

  先让用英语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就说了两句。就被打住了,让改用汉语。其他老师还没有反应过来,那个老师就说,英语专业毕业的,就不要考英语了。我还把考的那些英语证书写在了个人陈述的前头,口语开头两句发音什么的都还好,毕竟学了四年啊,所以结论就是,英语不用考了,直接改汉语。

  用汉语简单介绍了基本的情况。哪里毕业,什么专业(这个很重要),毕业之后从事什么工作(我做的是教育培训,期间接触了不少问题学生,这也是我什么报考发展心理学的部分原因),还说今年是二战北大,比较喜欢心理学。

  复试的问题第一个点是就是你本科的专业。尤其注意和心理学有交叉的方面。

  第二个点工作生活经历。比如你的工作情况。这个是你的亲身经验,当然比较好说。但是最好提前准备,说的要有条理,最好与你报考的方向有关。

  第三个点就是你报考的方向。问为什么包括发展心理学。追问,说一个你读过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注意,这里问的是研究,不是理论。当时就想到一个课外书上的一个美国的心理学者,领着她的学生,坐在不同家庭的沙发上安静地观察不同的阶级的生活,对于子女的教育等情况。这本书名是《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这个研究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因为这种观察研究,所涉及的面很广,不像实验室研究那样有具体的自变量什么的。

  追问,根据这个研究,设计一个相关的实验。当时回答的是,父母收入水平与子女自尊心水平之间的关系。回答出实验的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数据处理等方面,回答的还算好。

  其余的问题包括,读过什么心理学的文献,对生物实验感不感兴趣。还问了一个,实验心理学的手段。回答脑电图,脑磁图,PET和fMRI各自的特点。实验心理学有涉及,平时也看到了。

  主持的老师说,今天的面试,就到这了。然后,我就出来了。

  核心的问题,如上所述。充足的准备,才会有备无患。

  以上的内容,只是我的面试内容,之后跟其他考生交流,发现问的问题不是太一样,会根据你的专业和工作的情况,报考专业的情况做针对性的提问,以上仅供参考。

  穿着得体就行,不用穿西装。看到候场的港澳台的考生有一位穿西装的。个人觉得没必要。我当时穿了一条牛仔裤,一件衬衣,外面套了一件毛衫,毛衫颜色黑蓝色,没有太多的花纹。面带笑容,注意跟老师们的眼神交流,哪个老师提问,你可以一开始的时候,看着他,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看一看其他的老师。

  第四章对2016学弟学妹的鼓励与指导

  1.报考北大学硕,有风险。选择需要谨慎。

  要是真的觉得此生不考一年北大,心中的名校情结割舍不下,不计较结果,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一年,那就认认真真地去准备吧。

  2.北大学硕的名额,没有猫腻,没有水分。

  之前周围的很多人讲,这里面可能有水分,各种关系啊黑幕什么的。这个可以放心,越是好学校,就越公正透明,我分数线出来之后还没联系导师,也没有给任何老师送过一分钱的礼。不要在这个方面在耗费精力,好好准备初试,得到一张入场券,复试的时候尤其是面试的时候好好表现,老师觉得你有做科研的潜力,或者他决定要你,你就会被录取。

  3.录取之后所能选择的研究方向受限制。

  我本来想学发展,但是发展早就没有名额了,基本是在大四上学期保送之后,就被抢光了。每年录取的也基本是在基础方向。然而,基础方向我更喜欢心理语言学,还有注意,但是基础方向最后有名额的老师,他的研究兴趣不见得是你感兴趣的。今年应用方向管理心理学,有个名额。我就选择了管理。

  如果你特别喜欢某个方向,有志于在这个方向上有所发展的话,建议提前跟相关的老师咨询,问一问还有没有名额。如果,报的发展,准备的基础,最后被应用录取,也是醉了。

  4.复试的时候,跟周围的同学交流。听说,有一个学生本科学的地质,考研考的北京一所心理学还算可以的大学的研究生,后来考了北师的博士。我当时的想法就是目标太高,才会考了三年,并且第三年也是很险,这种非北大北师不上的心态,如果考上了的话没什么可说的,考不上的话,会被摔得很惨。跨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一所比较不错的学校,作为跳板,报考博士的时候可以选择北师或者北大。具体的可操作性可以咨询勤思的老师,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txt8255 发表于 19-12-20 14:32:40 | 只看该作者
重要的是坚持、一直坚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12 02:59 , Processed in 0.089546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