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 与一群心理系学生有关的13个的关键字 (很经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psyedu 发表于 08-12-26 13:1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已经毕业两个月的时候,我尝试写下这些文字,以纪念作为一个心理系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
限于我的个人视角,此文记录的生活当然具有片面性,这里就当作抛砖引玉,也请其他心理学人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入学动机
当我们从天南海北汇聚一方时,总少不了问对方一个问题——你为啥要报心理学?
首先是调剂!一半的人会这样回答。你万万想不到,心理系作为考研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她的本科生却有相当部分的人是以非自愿的方式来的。四年后,找工作之际,你会发现被调剂的人中仍然有不少人在后悔,当然却也有相当部分已经喜欢上这个错嫁的“郎君”。
第二个理由:因为人的心理很神秘,我们要探索它。我仍然记得当初写下的话被登上了系里小报的一角——“相比探索广袤宇宙,更重要的是探索人的内心”。相比当初的理想主义,我们现在的口吻都是现实主义的,当别人问起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探索内心有个结果的时候,我一般会回答是在22世纪,而不是21世纪。
最后的理由是自救。尽管很少人主动宣称,自己是带着某种心理障碍,或者是心理疾病来的,但的确有人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心理问题。那自救有用吗?我的答案是乐观的,大家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提高了。有意无意地运用心理学知识,显然可以减少我们陷入心理泥潭的机会。

自我分析
古希腊神庙的石碑上镌刻着如下几个字——认识你自己;心理学鼻祖冯特将其最主要的方法成为内省法;最受大众所知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更是倡导自我分析。这一切的大背景,让我们这些18、19岁的孩子们,从入学不久就开始了自己长达40、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自我分析生涯。
记得大一最初的一段日子,我常常在梦醒之后呆做在床上,用半懂不懂的《梦的解析》里学到东西来分析刚刚的梦境。我甚至萌发出用一个笔记本记录大学四年的梦境的想法。而每夜的卧谈里,与其它的男生们不同,我们四个男生不谈足球,不谈政治,只谈对方,谈自己。我们曾依次叙述自己的早期童年经验、初中、高中经历,以力图从自己的成长史中来发掘出塑造当前性格的因素。而剩下的三人也会就对方的经历提交自己的分析报告,着实有趣。
自我分析有用吗?至少在学术界看来自我分析是主观的,不可靠的。的确具有讽刺意味,研究主观世界的心理学却最讨厌主观的分析方法。更有甚者,认为主观世界无非是生理活动的副产品,我们的活动决定着我们的思考,而非我们的思考控制着我们的行动。
不过一切都不妨碍我缅怀最初那段入迷式的自我分析。当你惊奇地发现自己其实拥有无数的想法、欲念时,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弗洛伊德
不得不承认,对于弗洛伊德,我们很少人能绕过他。尽管我现在常常表示对精神分析学派的不屑。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我们第一次拿到借书证,愣头愣脑地在社科书库里乱窜着,阿姨问我们要借什么书,我们说道弗洛伊德,连“心理学”三个字都没提。在当时的我们看来:心理学=弗洛伊德。最后,我借到了一本破旧不堪的《梦的解析》,小C则借了一本更黄更破的《弗洛伊德与马克思》。
初读弗洛伊德,才知道他讲得是我们一直很忌讳的“性”的问题。甚至一根黄瓜都能被他拿来说事,据说黄瓜象征着男性生殖器。越是压抑的东西,我们越是愿意讨论,而当时的一段日子,黄瓜、电视塔、图书馆前有着一个大洞的假山,都成了我们的讨论对象。
然后并没有用多久,我就否定了弗洛伊德,当时的理由是卡尔-波普尔的可证伪理论。而我们的同学们也陆续以:过于看重“力比多”、治疗无效等各种理由否定他老人家。至于荣格、阿德勒之辈,更是鲜有人去研究。
然而,弗洛伊德却对我们有了另外的用途,他老人家知道了估计也哭笑不得。试看情景——小Y新认识了一MM,D同学劝其和MM交往,于是会说:“小Y啊,不要在压抑了,力比多需要释放啊,不然会憋出病的“。这时小C则会不假思索的反驳道:”不要管我,我看你是在投射吧,明明是你自己想找女朋友,还故意找我说事!”
——————————————————————-
注释:1、压抑:弗氏理论之一,压制底层的“我”,一种缓解焦虑的方式;
2、投射:弗氏理论之一,将底层的“我”的想法投射到其它人、事上。
——————————————————————-
呵呵,正如你看到的,弗氏理论是我们日常辩论中的有利武器。特别是其“投射理论”,绝对的杀手锏,对方说出任何不利于你的言论,你都可以立刻指责对方正在“投射”。

情绪化
情绪化?你们学心理的也情绪化?也会考试焦虑?也会抑郁?也会为某事焦虑不安?
是的,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我们也会情绪化,我们也是人,我们也有喜怒哀乐忧。我们的确学过一些调节手段,但这不等于说,我们的理智始终能战胜我们的不良情绪。
考试焦虑是最明显的体现。一到考试,不少人就整天紧张兮兮,而考研的时候,更是紧张得可怕,这是后话。
另一个情绪化的具体表现就是失眠。本人即是一例,常常不能安睡,有时无奈地只有打开收音机,而这时耳机却偏偏传来各种“性健康”节目,让人尴尬。而集体失眠却是一种乐趣,无厘头地,一屋子人就都不想睡觉了。于是大家便开始争论各种问题,从世间奇事到人生本质,当然,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每个人的个人问题。
有一次则更有趣,我们居然集体癔病了—我们宿舍和隔壁宿舍8个人开始对歌,8个男生对歌,你一句我一句,一直从12点持续到第二天三点。
总之,情绪化是与我们时刻相伴的,更准确地说,是和这群年轻人时刻相伴的。

爱情
有人问?哪个系的人最会谈恋爱?答曰:心理系的。都知道别人想什么了,难道还没办法俘获别人的心吗?
话说如此,可真正我们的爱情又如何呢?有的同学会回答美好,而有的人则会丧气地说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啊!”
书上会告诉我们如何俘获芳心吗?答案是——肯定的,交了。追人的原则,连我都有一套。首先要保证和对方熟悉,最好经常见面(在人家面前晃晃也好,单相思是没用的);还要多赞美别人,因为人们都会首先对喜欢自己的人有好感。这些都是社会心理学家在人际交往中提取出的上策。可我们都能做到吗?我们真的会尝试运用这些法则到恋爱中吗?
据我了解,用的人并不多。爱情往往让人昏了头,”恋爱的人都是病人“,而人们在此时只能凭本能行事。而促使恋爱成功的,我想也不是靠的人际交往技巧,而是双方的个人魅力,或是上天的缘分。
限于都是个人隐私,这个就不便举例子说了。我无非想表达得是,我们的爱情和任何年轻人的爱情再相同不过了。在那美好的爱情面前,我们大多数人是单纯的、毫无心计的。

网络
心理系的人的特点首先就体现在网络ID上。一个个都是psychen,psyli,psyzhang,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学心理的。
而网络上,却很少有适合我们这些人的地方。大众心理学论坛充斥着大量的寻医治病者,而专业的心理学论坛则少之又少。不过除了我这种“信息成瘾”者以外,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在网上找所谓“心理学专业人士的家园”之类的地方。同学们仍然是该聊天的聊天,该写博客的写博客,不亦乐乎。

教科院
教科院,基本是中国任何师范大学最奇怪的一个学院。本来教育应是师范大学最重要的事情,但教科院的师生却从未受到重视,老师的科研经费相对别院来说要少得多,而学生的就业率又基本最低。那么你会问,我跟你讲教科院干什么?殊不知,有个重大事实:在中国三分之二的心理系在师范大学,而大多数心理系均在教科院。
心理系凭啥在教科院呢?这点我也说不清楚,而确定的事实是,我国的心理学长期以来将教育心理学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于是有了“教育心理不分家”之说。但今天的心理系师生是绝不会以呆在教科院为荣的,我们的一位老师甚至说过:“什么时候心理系从教科院独立了,那么心理系也就出头了“。似乎是说,心理系若是不独立,这个学校的心理学就永难见天日。你不能说这话没有道理,例如我国的北师大、西南师大(现已改为西南大学)、华中师大的心理系均已从教科院中独立,成立了完全独立的心理学院,而这三个学校的心理学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甚至连教科院的院长也是长期由心理系和教育系来争夺,比方说我们学校,暂时由心理系的老师当了院长,师生们也一个个觉得脸上有光。
心理系学生对教科院略有反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其浓厚的理科意识。啊?原来你们是理科阿!你们不是在教育学院吗?这您就又不知道了,全中国几乎所有大学的心理系本科生,在高中时都是学的理科,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他们也是耳熟能详。而与学教育的一些整天”舞文弄墨、耍嘴皮的人“呆在一起,也让心理系的部分极端学生觉得很没劲。客观的说,虽然不是所有的心理系学生都坚定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取向,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对心理学的”理科“地位给予了肯定,即使不懂实验、统计,这些心理学中最理科的部分,他们也往往会对搞实验、统计、测量的人报以敬畏的态度。
正因为这些,心理系往往与文科性质极强的教科院格格不入。不知这个情况何时能够改观?值得欣慰的是,如今浙大、中山大学这些综合性学校的心理学是完全独立于教科院的,例如浙大的心理系就属于理学院。

上课与考试
上课看起来像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可我却基本没有什么说的。我们的课堂与其它学科的课堂并无什么特别之处,老师也并未因为研究心理,而都了解如何来传授知识。我想说的是,上课对我们来说,并非那么重要,甚至有些太不重要了,特别当授课老师难以驾驭课堂的时候。
在大学,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是在图书馆,而非课堂。通过图书馆,你完全可以独立学习一门其它的专业,当然你也可以更好地来学习心理学。
考试则是很鸡肋的事情。即使是我们班从不学习的学生,在考试前背几天书也能过关。原因很简单:心理学的知识结构却并非如物理、化学那般讲究层层逻辑,数学运算,它的知识较为松散,而理解记忆作用更强于演绎思考,至少针对考试上如此;而心理学的语言又过于常识化,即使你不太懂术语,你也能大致表达出的你的意思。所以说,对于一个心理系的学生来说,兴趣与专研显然比考试更重要。

心理咨询
正如避不开弗洛伊德,我们同样也避不开心理咨询。甚至在外行人看来,心理咨询=心理学。比如总有人会告诉我,我应该留在某某城市工作,开一个心理诊所,因为在这个城市寻求咨询的人数量可观,而且我的经济效益也会很客观。
这里我不得不再次澄清这个观念,心理咨询只是心理学的一部分,甚至并不一定是主要部分。而对心理咨询这门课的学习,在中国大学心理系的课程中,几乎只占了不到五分之一的比重。在中国的主流的心理学里,心理咨询同样不占主要位置。你如果翻翻中国最权威的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报》,你就会发现,上面都是充斥着数据以及各式各样的术语,而这些几乎完全与心理咨询行业不相关。
当然,讨论心理咨询不是本文的重点,我只是想提及心理咨询与我们这些学生的关系。我们大概会学两门与咨询相关的主干课:《心理咨询》、《临床心理学》。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对心理咨询具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大多数人的兴趣往往停留于空想。
正规的咨询培训没有,互相咨询却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又一乐趣。若是A君闷闷不乐,B君可能就会凑上前问:“老兄,你怎么了,我帮你咨询下如何?”于是A君可能会一五一十地倾诉,更有甚至,还煞有其事地装成一个抑郁或是强迫症患者。也可能反过来说:“不是吧,我看你这几天好像情绪不好阿,具体说来我听听!”其实,大家都明白:我们并无真正的咨询功夫和经验,相互寻求咨询也只是博得一乐。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提到,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不少同学还是会有意无意地,运用心理咨询课上学习的知识。比方若真是有朋友来诉苦,另一方则会倾力倾听,时不时报以点头和微笑,还颇有些咨询师的派头。因为咨询中很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之说,即面对来访者,应首先对其给予积极关注,其次才是运用技巧解决心理冲突。而这一点有时也有害处,有的人则有了时常对别人刨根问底的习惯,比如问及对方的早期经验、学校教育等等。殊不知,有时候朋友只是倾听就够了,若每次都将朋友当作你的咨询病人,那就要出问题了。

被试
这个词除了搞生物的,一般人大概也不会太熟悉。可“被试”两字却是我们心理系学生的高频词。
“你今天又当被试去了?”
“是啊,都烦死了,那人不知道搞了些什么心理旋转任务,我脑子都晕了!“
基本每个心理系的学生,在进校不久,就会开始自己长大四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被试生涯。为什么呢?首先你要明了主流的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她和物理、化学一样,以实验、测量方法为主流研究方法。而物理、化学很简单,找一些仪器,试验对象永远是不会动的物体;即使是生物学,其被试也最多是会到处跳跳的小白鼠。而我们心理学不同,其研究对象是人,而心理实验、测量的对象也只能是人。可那么多被试哪里找?在国外,研究人员可能还会付费招募被试,而在我国,大部分被试都是我们这些心理系的本科生。
如果你没有从事过心理学实验的主持,你可能不知道这里的苦衷。你也许会说,不就是找几个人做做题吗?其实,做一个心理学被试远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人实在太特殊了,他们不像小老鼠,他们都是活生生的独立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我记得本人做毕业论文时,发现被试们就极为有趣。我的实验任务很简单,就是让一些词语在计算机上呈现,让被试立即写下他或她看到的词。由于设计的缘故,我就是想要一些人看得到词语,一些人看不到词语。可偏偏有的被试就找麻烦了,有一个女生就始终问道:”为什么别人看得见,我看不见呢?“看她的语气,仿佛在说,”为什么别人考试都能及格,我却不能及格呢?“我不得不安慰她,我们这个测试不是能力测试,你看不见并不反映你能力问题,这个只是简单的个体差异。”更让我哭笑不得的事,等全部实验做完,发现实验室大门上已经不知哪位受了打击的被试画了一张哭脸,还写到自己受了深深的伤害。到这里,可以看见人是很奇妙的动物,我本来只是要把一群人的成绩汇总,根本不会关心谁的具体成绩,而每个人却对自己的成绩慎之又慎。再次验印了那句话:”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宇宙“。
对于心理学被试,你始终要好好关照他们,既要让他们按照你的要求,也绝不能伤了人家的自尊心。
你若是有机会,一生中可一定要当一回心理学被试。那种感觉很奇特,这不是考试,你不需要如准备高考般努力,而事实上,你却表现得比高考更努力。你的考官却根本不关心你一个人的表现,只会关心一群人的平均成绩是否符合他或她的假设。顺便再说一句,当前对被试隐瞒实验意图已是常事,你可能被告知来测试反应快慢,而事实上考官是想观察你的记忆表现。等你发现被骗之时,考官可能会在实验室一角偷笑了。

考研
当前心理学考研已成热门中的热门,而本人恰好有经历过考研,所以也在这里道出我们的一些经历与大家分享。
你可能会首先认为我们本门考研是不会太紧张的,至少考上的同学都是有着轻松的心态。其实不然,如大多考研人一样,我们同样紧张、焦虑。包括考上北大、北师大、浙大这样名校的学生,你也会发现他们平时也焦虑得可笑。例如走在路上疯癫地歌唱,或是在自习室的走廊上高喊一声:”我崩溃了!”然后立刻消失。而失眠则更是常事。更有甚者,一位已经考上心理系全国前三的某名校的GG,每次下了自习都会拿路边的垃圾桶出气。每当我们走在路上,看到一个垃圾桶可怜地、哀怨地倒在路边时,便知道某GG已经闪过。
相信看到了我们的紧张,已经让不少正在准备考研的看官轻松了不少。接下来你会问,你们因为学了心理学,至少有一套成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的任务就是让你们更加轻松。我想说的是,的确有方法,不过有道是”无招胜有招“,有两个笨方法仿佛人人受用:抄书、背书。
抄书?抄书干什么?呵呵,当然不是机械地抄书,”抄书“是我们做笔记的代称。我们通常都会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笔记本,而上自习的干的事情就是将书上的东西”抄“到笔记本上。为什么强调抄呢?因为有时候我们觉得,我们做得工作实在是太无趣了,太没有技术含量了,有时候完全是把书上的东西原封不动的般到笔记本上,有时候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傻得不能再傻的事。后来有人借我笔记时,我一般都会说,这实在没啥看的,都是抄书了。当然,还是得承认”抄书“还是有水平高低之分,高水平者抄书的时候会自己记忆、有条理地组织知识、加入自己的思考,其实窍门也就在这儿,一般人我也不说的。不过,再怎么高明的“抄书”也有相当大的原封不动地抄书成分,所以还是称之为”抄“更让人心理踏实。
除了抄,剩下就是背了。更准确一点说是记忆笔记本上的知识。如何记忆呢?背呗!而且最好的方法是一边读一边背,所以你会惊奇地发现考研最后时期,自习室的走廊上有一群人,嘴里既不念洋文,也不念马克思,而是念着什么性格、人格、智力、主观反映等等。不用说,这群傻瓜就是我们了。心理学采用的是理科的研究方法,但是用文科的方法——诵读记忆,却是学习它的最好方法。我们一位考上北大的MM就是深喑此到。
看完了这些,相信对准备考研的看官也是增加了信心,给了些许启示吧。

找工作
心理系的毕业生出来能干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或许这样问更好,某某某毕业了能干什么?
我们的一位老师时常告诉我们:要忘掉自己是学心理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专业太缺乏技术含量了,你告诉别人你是学心理的,别人会问:”我们学校的学生上课不听讲,你能解决吗?我的孩子不爱和人说话,你能让他变开朗吗?我的员工工作不努力,你能让他们努力吗?“如果是应聘时,心理系的学生都会一口确定的说:”能,我们有一些方法“,然后他或她就会开始搬弄书本那点知识。而事实上,我们的内心深处都会说不能。
确实不能,至少对一个刚毕业的心理系学生不能。去控制人、改变人,始终是件难事。而与人打交道,经验和智慧有时候往往比心理学理论重要。所以,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你用你的经验和智慧来一步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只是在适当之处运用心理学的人际理论、激励理论等等,反而能获得成功,其效果远甚于纸上谈兵。
这样就回到了开头的话题,决定我们能否找到工作,或是找什么样的工作,不在于我们是否是学心理的,而在于我们这个人的自身修养、智慧。
所以我们的同学们在毕业之时,也是找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工作,比方说卖路由器的、做网站编辑的、写网页代码的、教数学的,还有准备写纯文学小说的。看起来这些人已经脱离了自己的专业,可是谁又能说他们没有在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呢?当然,除了考研的人,最大多数的人还是去了中学当心理辅导老师。有一天,看着一位同学的QQ签名已改成了”新生开始军训了”,我不禁怀疑,这个还仍然是孩子的人,如何去做另一群孩子的心理辅导呢?他自己能否在新的中学环境里适应呢?不过转过来又想,谁天生就能给中学生做心理辅导呢?如歌中所唱——”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相信这个孩子也一定会在困难和挫折中慢慢成长。


[ 本帖最后由 笔为剑 于 2009-1-19 18:00 编辑 ]
沙发
别追了我不帅 发表于 08-12-26 14:23:2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写得好~
板凳
xuran2009 发表于 08-12-26 14:57:05 | 只看该作者
好像学心理学挺惨的,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现在真正学心理出身专业对口的就是当老师,当然有大学老师和辅导员之分;心理咨询什么人都有……不是学心理的学三个月考个证就出来忽悠人,没职业道德,倒是人家本来也是被生活所迫才考证的,半读出家的人可不少;在企业人力资源有几个是学心理出身?
地板
笔为剑 发表于 08-12-26 17:11:5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相当不错!能够帮外行人正确地了解心理学。
可惜不是psyedu原创,否则一定要加精华。
5#
superego 发表于 08-12-26 17:31:43 | 只看该作者

来看看,支持一个,(*^__^*) 嘻嘻……

这个写的真是不错
虽然以前也见过
但是没有认真看
今天是看到了psyedu写的才认真读了读
这些东西真是句句写到了自己的心理
和我唯一不同的就是我上大学读心理学是我心甘情愿的
而且是我第一志愿要学的专业
也是我在高中跟家人争论了三年的专业
我很认真的去学了

至于心理咨询
我不认为它是心理学的全部
因为我觉得能挣来钱的更好的是人力资源心理学的同学
原本想考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生
也为此研究了两年的犯罪心理学考研
看了很多关于犯罪心理学的书籍
但是大二下学期做了一学期心理咨询之后
我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开始转攻心理咨询
最后决定考心理咨询的研究生
有时候就觉得自己是为心理咨询而生的
天生要搞心理咨询的

关于被试
说实在的已经麻木了
但是我喜欢做一些心理测试来了解自己的心理
但是很少去实验室做被试

关于实验和统计
这些真的是我的弱项呢
一直在努力呢
相信很快就可以跟上呢。

[ 本帖最后由 superego 于 2008-12-26 18:05 编辑 ]
6#
笔为剑 发表于 08-12-26 18:10:10 | 只看该作者
我高考的时候就非常想学心理学,第一志愿报的是华东师大心理,但是差了几分没上。多年后又来跨专业考心理学研究生,了却多年心愿。
7#
雷玲008 发表于 08-12-26 18:58:46 | 只看该作者
有笔准啊!~~~~
8#
你让我难过 发表于 08-12-26 19:09:59 | 只看该作者
不是非常不错
是很,十分,相当好
让我想起了自己高考时要报心理学,爸爸说他认识的一个朋友学心理学的,不好就业,现在一天闲着呢。后来也因自己分数的问题,没有选择什么专业,什么学校,鬼使神差的来到了这里
想起了我决定要考心理学研的时候的兴奋,想起了别人异样的目光,或者是真实或虚伪的赞扬
在自己阅历和经验很幼稚的程度上想要达到一个很高的解决现实问题的造诣是很难的
但是我得先 “步入”这个殿堂
9#
张华0504 发表于 08-12-26 19:11:28 | 只看该作者
心理咨询的专业是什么专业?……我对研究生的这些专业到底有什么区别还是搞不大清楚.谁能解释下?谢啦。
喜欢这篇文章啊~~
10#
笔为剑 发表于 08-12-26 19:41: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张华0504 于 2008-12-26 19:11 发表
心理咨询的专业是什么专业?……我对研究生的这些专业到底有什么区别还是搞不大清楚.谁能解释下?谢啦。
喜欢这篇文章啊~~


你找本《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著,北师大出版社)来看看就知道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28 12:01 , Processed in 0.099761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