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体育学院介绍

[复制链接]
11#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02:13 | 只看该作者
武汉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1953年创办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现址,1956年改为现名。武汉体育学院是新中国创办的首批高等体育学府之一,原为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直属体育院校,2001年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共建院校。
我校校园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武汉市东湖之畔,占地面积835亩,建筑面积330000平方米,拥有较先进和齐全的教学、训练、科研及生活设施,并开通了校园网。为适应发展需要,我校现正在筹建第二校区,规划面积1000亩。
我校现有在编教职工822人,其中教师、教练员405人。教师、教练员队伍中,有正教授58人,副教授15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66人,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和知名教练员。
我校教学单位设有五院、六系、三部、二校,即体育社会科学学院、武术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独立学院)、体育系、运动系、体育艺术系、运动人体科学与心理系学系、体育信息技术系、外语系,马列德育课部、研究生部、培训部,附属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开设有13个本科专业和7个硕士研究生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并招收国外留学生。2003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我校成为可以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单位。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8600余人,其中本科生7466人,硕士研究生531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3000余人。
我校现有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项目)5个、湖北省重点学科2个。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以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和国家专利发明。2001年12月,我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3年7月,我校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北省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我校主办的学术期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和《体育成人教育学刊》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
我校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03年,教育部组织了对全国42所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我校被评为良好。
我校竞技体育特色突出,已形成以水上项目和重竞技项目为代表的优势项目群。学生先后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夺得金牌273枚、银牌200枚、铜牌174枚。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我校“体育事业贡献奖”,并命名我校为“中国皮划艇赛艇高水平人才基地”、“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培训基地”和“全国武术馆校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我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乌克兰、香港、台湾等国外和境外的近20个教育、体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全国近30个省市体育局和行业体协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当前,武汉体育学院正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号召,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步伐,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体育学科为主、相关学科优势明显、竞技特色突出、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体育大学。
12#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02:45 | 只看该作者
沈阳体育学院
  1953年,中央体委与东北人民政府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在各大区兴建体育学院的发展计划,成立了由东北文委、东北教育局、东北体委联合组成的东北体育学院筹备委员会,共同筹建沈阳体育学院前身——东北体育学院。筹备委员会主任和东北体育学院第一任院长由时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东北体委主任、著名教育家车向忱同志兼任。1954年9月15日,学院第一批新生入学,东北体育学院正式成立,隶属中央体委。1956年2月24日,根据高教部的通知,学院改称为现名。2001年6月学院划转地方,由中央和地方共建。建院以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18265名各级各类体育人才。 学院目前占地24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706人,其中教师358人,博士和在读博士35人,硕士和在读硕士102人,有教授31人,副教授125人。各级各类在籍学生10629人,其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5471人,研究生253人,中专生421人,留学生47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3277人。 学院设有6个本科系、研究生部、成人教育部和竞技体校、附属中专体校两所体育学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市场营销(体育市场营销方向)、运动人体科学、表演(体育艺术表演方向)、英语(体育英语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新闻学(体育新闻传播方向)、旅游管理(体育旅游方向)等11个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训练学3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体育学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冰雪项目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项目。学院承担着国家体育总局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单板技巧项目参加亚冬会、冬奥会比赛代表队的组建、管理和训练工作,承担辽宁省拳击、蹦床、跆拳道、棒球、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六个项目的训练工作。 学院以冬季项目为特色纳入国家体育运动训练布局之中。附属竞技体校建校20多年来,坚持“亦读亦训,科学训练”的办学方针,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夺得世界三大赛金牌31枚,亚运会、洲际比赛金牌25枚,全运会金牌42枚,全国比赛金牌504枚;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200多人,培养国际运动健将19人,运动健将120人。在第十八届冬奥会上,竞技体校学生徐囡囡取得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银牌,实现了我国冬奥史雪上项目奖牌零的突破。在2004—2005年度世界杯比赛中,我院李妮娜获得了我国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赛历史上的第一个总冠军,韩晓鹏获得男子第一个总积分第三名,实现了我国在这一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在2005年世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锦标赛中,李妮娜和队友郭心心夺得了女子组的冠军和第三名,这是我国滑雪历史上该项目的最好成绩。 学院的科研工作坚持为教学、训练服务的方针,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学院承担和完成了省部级课题22项,省教育厅课题5项,获得国家体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国家奥运科技攻关服务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冬季项目科技服务先进单位。学院与合肥智能研究所共同研制开发的“运动六维测力平台”属国内外首创,通过国家体育总局鉴定,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3项、省教育厅课题11项、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训练攻关服务课题15项。 学院与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奥地利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共20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学院在国内率先引进了软式网球、自由式滑雪、木球、冰撬、单板滑雪、U型场地单板雪上技巧等运动项目。英国、美国、奥地利、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学生相继来我院学习汉语和民族传统体育,一些国外高水平运动员也来我院进行短期体育交流。 学院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1997年首批进入辽宁省“文明校园”行列。1999年被沈阳市政府授予“沈阳市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2年被辽宁省教育工会授予“高校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先进单位”。1999年、2000年、2002年学院党委三次被沈阳市委科教工委评为“先进党委”。2003年,学院被评为市科教系统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奖,被沈阳市人民政府授予“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精神文明创建“文明单位”。 学院划转地方后,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实、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托辽宁体育大省、强省的优势,确立了“立足辽宁,服务全国”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体育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和教学改革工程,整合教育资源,加强专业、学科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明显提高。2003年来,为突出办学特色,实施国家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服务计划,加快我省体育教育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和战略发展目标,学院在苏家屯区建成一个具有举办高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U型场地雪上技巧比赛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占地610亩的沈阳体育学院白清寨雪上运动基地。学院现正在筹建一所占地1032亩、功能完善、设施齐全、集教学、训练、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新校区,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3#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03:27 | 只看该作者
西安体育学院创建于1954年,坐落于古城西安小雁塔西侧,是国家体育总局与陕西省共建院校,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体育高等学府。学院占地696亩,各类在校生8000余名,在校教职工716名,专任教400余名,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50余名。建院5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出两万余名体育专业人才,其中大部分已成为体育战线及其它行业的优秀骨干。学院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体育师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科研、体育新闻、体育表演、体育英语、体育经营与管理等体育相关专业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
学院设有研究生部,培养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应用心理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五个学科硕士研究生;是经教育部批准面向台港澳地区招生的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办与教育部批准的首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设有六个系即体育系、运动系、武术系、社会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系和人文学系,分别培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新闻学、应用心理学、英语、表演、公共事业管理、经济学和特殊教育等12个专业的本科学生;设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初中毕业生为起点的五年制体育教育专业高职学生;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培养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专业的函授本、专科学生;设有竞技体育运动学校,是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主要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还设有国家跆拳道训练基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心、国家柔道中高级教练员培训中心、中国地掷球培训中心,体质测试中心及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武术、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棋牌等业余训练培训中心和俱乐部,已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并举的办学和训练格局。学院地里位置优越,东临小雁塔公园和省体育场,西临含光路,南临解放军政治学院,北临友谊路,交通便利,环境幽雅,绿化整洁,教学、训练、科研及生活服务设施先进、配套齐全。具有先进的教学训练馆、实验楼、图书馆、计算机中心、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人体运动能力诊断实验室、人体运动生物学实验室、运动心血管机能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电视台及学生生活服务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训练、科研设施和生活服务保障系统。学院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同类学科及项目中有一定知名度的教授、专家学者和高级教练。田径、体育测量与评价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运动生理学、体育理论和武术为陕西省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体操课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
学院非常重视训练与竞赛工作,近年来学院竞技体育成绩辉煌,在国际性和全国性比赛中获得金牌 81枚,其中跆拳道、武术散打、武术套路、田径、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蹦床、篮球、地掷球等项目运动成绩突出,为国家、陕西省和学院争得了荣誉。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学院设有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西北群众体育研究中心,体育法学研究中心。《西安体育学院学报》被评为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和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在基础理论和开发性研究、体育科技攻关等方面成绩突出。其中:成功地研制出“雷达测速仪”、“肌力刺仪”、“游泳划水板”、“游泳等动力量牵拉器”、“低氧仪”等科研、训练器材,“举重专项力量训练器”、“跳水自动化保护带装置”的研制被列为我国备战2008年奥运会重点科研项目,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训练水平及全民健身活动做出了积极贡献,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学院主办的《时尚球类》在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和群体司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为“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服务,坚持改革开放,扩大对外交流,与日本大阪体育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乌克兰国立体育大学、韩国忠清大学、明知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新西兰国立体育学院、菲律宾高等教育总会、澳门理工学院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校际关系并进行学术交流与友好往来。是经教育部批准面向国外招收留学生的院校,已面向韩国、法国、德国、马来西亚、塞内加尔等国招收留学生。
学院将抓住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大好机遇,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校的战略,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尊师重教,教书育人;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实施教学质量与教育改革工程,把质量提高作为学院改革与发展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坚持以体为本,文、理、经、管、医、艺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学科建设和硕士点建设为重点,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狠抓名牌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新专业建设与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意识,实施人才强校,全面提升学院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以迎接2006年教育部对我院本科教学水平随机性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严谨创新,团结拚搏,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把我院办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体育大学!
14#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04:06 | 只看该作者
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和领导的一所公立本科专业院校,是江苏省多种体育高级专门人才的省属高等体育学府。学院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东郊风景区紫金山的南麓,与灵谷寺公园相邻,校园占地 31.8 公顷,景色秀丽,环境优美。
南京体育学院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南京体育学校。1958年,由原江苏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省体育干部训练班和南京体育学校合并正式成立南京体育学院。院党委创造性地提出了 \" 三位一体、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共同发展 \" 的办学指导思想,建院四十多年来培养了近万名体育专业毕业生和优秀运动员 , 多次被评为省市级 \" 文明单位 \" 和 \" 文明学校 \" 。
南京体育学院是江苏省体育本科专业设置最全、体育专业性最强的独立建制高校,各类在籍学生近 3000 人。竞技运动方面管理着 17 支省优秀运动队,在训运动员 800 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较深、治学严谨、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在党的教育方针、体育方针的指导下,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种体育专业人才。学院还是江苏省的体育科研中心和体育信息文献资料中心。
南京体育学院园区宽广,林荫覆盖,四季花香,景色宜人,建筑古朴典雅、场馆错落有序,设施先进齐全,使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的理想场所。 南京体育学院现设有 \" 体育教育 \" 、 \" 运动训练 \" 、 \" 民族传统体育 \" 、 \" 运动人体科学 \" 和 \" 社会体育 \" 五个本科专业和 \" 体育教育 \" 、 \" 体育经营与管理 \" 、 \" 体育健身与休闲 \" 等三个高职专科专业;继续教育设有 \" 体育教育 \" 、 \" 社会体育 \" 、 \" 体育新闻 \" 和 \" 运动训练 \" 等四个本专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有 \" 运动人体科学 \" 和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两个硕士点。竞技运动方面管理着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体操、技巧、举重、自行车、击剑、游泳、跳水、花样游泳、蹦床、武术、艺术体操等 17 支省优秀运动队,占江苏省专业竞技运动队伍的 80% 以上。
15#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04:39 | 只看该作者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创建于1924年,是学校“211”工程重点扶持学科。现有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和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等三个硕士点;有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等四个本科专业,并与文学 院新闻系联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目前下设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系、民族传统体育系、社会体育部、公共体育部、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运动训练管理办公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和运动医学研究所。形成了从中学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育到体育 保健康复、健康教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新闻等专业(方向)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系列,已为国家,培养 近5000名体育专门人才。 其中大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许多人被推上了省、市、县政府和体育部门的领导岗位,不 少人被评为国家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或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及先进教育工作者。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全院教职工共145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50人,讲师44人;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30人;国际级裁判1人, 国家级裁判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到全院专业教师的38.2%。另有兼职教授20余人。 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32人 ,博士生39人(含港澳台),硕士研究生115人,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员180人,师范函授专升本及自学考试助学班学员400 余人。此外,还承担了全校26000余人的公共体育教学与训练任务。
近年来,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等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的社会人文条件和本省雄厚的经济实力,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在学科建设、科学 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全院师生正以前所未有的新姿,为创建全国一流的体育院系而努力奋斗!
16#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06:03 | 只看该作者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前身为郑州体育学院, 1984 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郑州体育学院旧址上建立河南省体育技术专科学校, 1992 年经国家教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入郑州大学,成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机构规格副厅级)。几十年来已培养各类体育专门人才 5000 多人,国内外知名运动员近千人。
为进一步加快学院发展,扩大办学规模, 2002 年 7 月,郑大体院由郑州市农业路 3 号迁至河南省体育中心南区新校址办学。新校区占地面积 330000 平方米,一期工程已完工,建筑面积 50000 多平方米。二期工程现已动工。另外,学院于 1997 年在享誉海内外的武术之乡登封市投资兴建了一座占地面积 230000 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训练基地。新的郑大体院将是一座开放型、社会型、花园型,集教学、科研、训练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的体育学院。
学院目前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四个专业。 1999 年经主管部门同意又设置了河南省武术青年队和为省优秀运动员培养后备人才的中专部。现有教职工近 200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和国家级教练员、高级教练员 30 多人。在校本、专科学生 3000 多人,武术青年队、中专部学生及各类成人学员 1000 多人。
17#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06:37 | 只看该作者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是我省历史最悠久的体育院系。 1941 年(民国 30 年),省政府因抗日战争内迁永安,将原设在永安上吉山的“福建省中等学校师资养成所”扩办为“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设立“体育与童子军科”。这就是体育科学学院的前身。 1943 年(民国 32 年),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迁至南平。 1945 年(民国 34 年)抗日战争胜利,“体育与童子军科”随学校迁至福州市乌石山。
1949 年 8 月福州解放,福州军管会文教委员会接办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体育与童子军科”改名为“体育卫生学系”。 1950 年 9 月,省立师专更名为“福建省立师范学院”。 1952 年 9 月,福建省立师范学院和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省自然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合并成立“福州大学”。 1953 年 9 月,经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福建师范学院”成立,院址设在仓山,体育卫生学系随之迁至仓山公园路, 1956 年 2 月再迁至长安山下。 1957 年,根据高教部的通知,体育卫生学系更名为“体育系”,与全国高等教育体育专业名称相一致。“文革”期间学校停办。 1972 年福建师范学院复办并改名为“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的名称和建制同时恢复。 2001 年 6 月,体育系和大学体育部合并,正式组建体育科学学院。
长期以来,体育科学学院以培养合格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为主要目标。1949 年前的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体育与童子军科”为三年制专科。 1949 年后,“体育卫生学系”为四年制本科。由于当时省内外体育教师紧缺,曾一度改招或兼招二年制专科。体育系于 1960 年增开了四年制运动科和初中毕业入学的五年制专科。 1962 年恢复四年制本科的单一学制。 1973-1976 年间招收三年制“大学普通班”。 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后,体育系以四年制本科教育为主,可授予本科生“教育硕士”学位,兼办二年制专科。 1985 年后,开展了专科起点三年制本科和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的函授教育。 1994 — 1997 年,开办了“体育健身与防卫”二年制专科。几十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四千多名体育专业人才,毕业生成为我省体育战线和学校体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优秀运动员郭跃华、奕劲、林祥魁、陈宝煌、曹奋苏、郭明、许国荣等都曾在体育系学习深造。
18#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07:19 | 只看该作者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是在原四川大学体育教研部基础上,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于 2003 年成立。四川大学体育教研部由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体育教研部于 1994 年合并,再于 2000 年与华西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合并组建而成。学院下设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与健康系、社会体育系、竞技体育系、行政办室、场地管理中心、工会等机构。体育科学研究所现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三个体育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进行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体育科学研究;体育与健康系主要负责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社会体育系主要负责学院体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人才;竞技体育系主要负责体育预科教育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拥有一流的体育教育与娱乐资源。学校现有多功能体育馆 2 座,标准田径场 4 座,天然和人工足球场 9 片,篮球场 50 余片,排球场 20 余片,游泳池 3 座,以及风雨操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和设备。学院现有教职工 100 人,专职教师 78 人。教师平均年龄 39.4 岁。硕士研究生导师 5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内学术带头人 1 人,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 人。教授 3 人(占教师总人数的 3.75% ),副教授 43 人(占教师总人数的 53.75% ),讲师 20 人 ( 占教师总人数的 26.25%) ,助教 12 人 ( 占教师总人数的 16.25%) 。专业技术称号上,国际级裁判 1 人,国家级裁判 5 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 人,国家级健身指导员 5 人。
体育学院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严格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等有关法律法规,面对全体学生在学校分层次展开体育教学工作。
近年来,为了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结合新川大的实际情况,按照教育学科和体育学科的基本规律,在不断总结传统历史经验和不断开拓创新实践中,提出了四川大学体育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并在学校总体规划指导下,将我院的发展定位为:由现时的教学研究型,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成研究教学型学院。并制订了“三个规划”以确保学院定位的逐步实现。
19#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08:16 | 只看该作者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是学校 29 个院(部)之一。承担着学校体育专业与学科建设、公共体育课教学、课外群众体育指导和高水平运动训练竞赛等工作任务。
体育学院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所、社会体育系、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心、实验管理中心、训练与竞赛管理中心、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中心、场馆器材管理中心、行政办公室、分团委、学生工作辅导室。现有教职工近 130 人,其中教授 9 人、副教授 56 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 20 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10 余人。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津贴享受者”、“霍英东教师奖获得者”,有被教育部聘任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拥有“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担任全国高校各单项体育协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职务者多名,是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校体育场馆占地面积约 162000 平方米,其中体育馆 2 座、游泳馆 1 座、田径场 5 个( 2 个人造草皮足球场、 1 个天然草皮足球场)、游泳池 2 个、篮排网球场地近 140 个、健身房 3 个。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运动生理学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各 1 个,在建“运动解剖学实验室”、“多媒体微机实验室”、“社会体育专业试验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多项现代化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具有中外文图书、期刊较为齐全的图书资料室,其中,中文期刊近 100 种、外文期刊近 10 种,专业类、专业相关类和工具类图书 30000 余册。
近年来,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 1000 篇,其中核心期刊 100 余篇;获国家发明金奖 1 项,发明专利 4 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9 项,山东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目前每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立项课题多项;出版专著 10 余部;主编和参编各类教材 20 余部。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高等学校体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为了扩大山东大学的社会影响,发挥学校体育竞赛工作的促进作用。体育学院建有田径队、游泳队、男子足球队、男女排球队、男女篮球队、男女乒乓球队九支高水平运动队,现有高水平运动员 240 余名。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参加全国及山东省大学生的各类比赛中,曾多次获得集体项目冠军和个人项目团体总分第一名,其中田径、游泳、男子排球、女子排球和男子篮球均先后取得全国高校比赛前二名的突出成绩;曾以绝对的优势和实力夺得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十连冠,并在多项球类项目上问鼎山东高校。 2000 年 9 月“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比赛中,以出色的综合竞赛成绩第三次捧回“校长杯”。运动竞赛工作全面振兴,曾多次受到山东省教育厅的通报嘉奖。
经过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努力,学校体育工作先后被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授予“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曾多次被教育部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集体荣誉、曾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优秀学校”等多项其他省部级先进集体殊荣。
20#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09:37 | 只看该作者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一、院系构成与规模 寒暑易节、岁月更替,源于上个世纪40年代初湖北省立教育学院体育科的湖北大学体育学院,历经 60年高等体育教育办学的风雨沧桑,几经沉浮,开拓进取中积淀了宝贵、优秀的学院人文素养,成就了体育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办学层次的提升与发展。纵观体育学院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升华,经历了两次质的飞跃:第一次飞跃以1976年恢复体育系以后开始本科招生为标志;第二次飞跃以1999年成立体育学院为标志。传承历史,开拓进取的体育学院,办学层次逐渐提高,办学实力逐渐增强,管理规范有序,师资力量雄厚,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据2002年著名的网易网站对全国150余所体育学科办学单位综合办学实力进行排名,我院位列第25名。 学院下设三系二部:体育教育系、运动人体科学系、社会体育系、公共体育课部和运动训练部。以系部为依托,开办有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社会体育3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与教学论(体育)三个硕士学位点招收研究生。已成为湖北省自学考试体育教育专业主考单位和硕士学位课程班办学单位,湖北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二、历史沿革
时 间
院系名称
学 制
主要负责人
1941-1949
湖北教育学院音乐体育课
二年制专科
周孟乔(41-45) 朱守训(45-47)
1949-1952
湖北教育学院体育卫生课
二年制专科
范宗先
1952-1954
湖北教师进修学院体育科
二年制专科
贝嘉德
1954-1957
湖北师专体育科
二年制专科
贝嘉德
1957-1958
武汉体育专科学校
五年制专科
贝嘉德
1958-1960
武汉师范学院体育教研室
        
朱影波、刘有惠
1960-1962
体育专业并入武汉体院保留公共体育教研室
        
刘有惠
1976-1977
武汉师范学院体育系
二年制工农兵学员
刘有惠
1977-1979
武汉师范学院体育系
三年制专科
刘有惠 秦寄寿
1979-1984
武汉师范学院体育系
四年制本科
刘有惠 秦寄寿
1984-1999
湖北大学体育系
四年制本科 三年制本科 硕士研究生
系主任 总支书记 刘有惠(84-85) 邓云卿(84-85) 刘世级(85-93) 李春峰(85-96) 蔡仲林(93-99) 李金保(96-99)
1999-至今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四年制本科硕士研究生
院长:蔡仲林 书记:李金保
三、师资队伍建设 全院现有教职工86人,教授3人,副教授3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4人(其中博士3人),占专任教师46.5%;硕士生导师12人,其中1人被上海体育学院聘为副博士生导师;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6人。有1人担任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成员,1人担任EASSA国际体育联合体委员、国际运动生物力学学会委员,还有十几名教师分别在全国、全省各类体育学会、研究会等学术组织中担任正副秘书长或常务理事、理事。 近几年来,多名教师还获得了各种荣誉和奖励,他们当中有1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6人获得体育新苗奖,数十名教师先后获得湖北大学教书育人二、三等奖和优秀教学奖等。 四、培养人才 截至2004年6月30日,学院全日制统招统分学生688人,研究生46人,近几年招收全日制自考助学试点班学生92人,硕士学位课程班学生85人,函授本、专科学生34人。 五、重点学科及科研 学院传统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被列入湖北大学重点学科;我院还是全国24所参加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实验研究单位之一。近三年,共主编出版著作和教材7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71篇,科研课题26项,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和湖北省政府教学优秀成果奖各 1项;有13人次参加了爱沙尼亚和香港国际学校体育教育学术交流,有69人次参加了全国性的学术交流;13人参加了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上有6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先后邀请过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 六、近年来主要荣誉 群众体育工作和运动竞赛成绩在武汉地区高校始终处于先进行列。公共体育课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评估优秀学校”和“湖北省先进学校”;湖北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与表彰。 1、1992年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估优秀学校; 2、1995 年被原湖北省普通高校先进单位; 3、1996年被原湖北省教委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 4、1997年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5、2000年被评为湖北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 在体育竞赛方面,我校田径队荣获湖北省高校试点队、普通组的多次冠亚军并在全国一系列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第六届大运会上获两金两银;我校学生参加第九届全运会获田径银牌;足球队近十年稳居湖北地区高校第一名,多年来参加大学生“飞利浦杯”足球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1年获 “百威杯”华东(含武汉)地区总冠军,2003-2004年李宁杯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湖北赛区)两个代表队分获第1、2名;李宁杯南区冠军、全国决赛第四名。健美操、游泳单项成绩、团体总分居武汉地区第三名。其它项目代表队也在湖北省高校体育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体育局、团省委联合授予湖北大学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突出贡献奖。 七、发展规划 发展中的体育学院将继续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深化教育改革规范行政管理,优化教师队伍,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使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在“十五”期间再上一个新台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2 13:47 , Processed in 0.09034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