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体育学院介绍

[复制链接]
21#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10:33 | 只看该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座落于湖南师范大学南院,地处湖南省会长沙,东望碧波粼粼的湘江,西倚钟灵毓秀的岳麓山,是湖南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摇篮。随着湖南师范大学已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立项,进入全国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成为了国家重点批次录取的院校,师大体育学院迎来了更加发展与开拓的契机。 今天的湖南师大体育学院,成立于1939年的前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化雏形于1956年的长沙师专体育科,壮声于1959年湖南体育学院,定格局于1961年的湖南师院体育系,立现名于1997年湖南师大体育系。六十多年的沧桑,饱含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与奉献,矗立着一座又一座的里程碑。 现在,师大体育学院教职工134人,其中专任教师106。具有教授16名,副教授45人,有博士学历的教师10名。国际级技巧裁判1名,国际级乒乓球裁判1名,国家排协级裁判1名;国家级裁判1名,国家级足球裁判2 名,国家级体操裁判2名;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 体院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4项,国家部委课题16项;承担省级课题22项,主编本科通用教材8册、专科专著29部套,发表论文586篇。学院还获科研鉴定成果8项,科研奖成果16项。 体育学院现有七个教研室:体育人文社会学教研室、运动人体科学教研室、球类一教研室 、球类二教研室、田径教研室、武术教研室、体操教研室、一个教学部: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部。 六个实验室:运动解剖实验室、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生化实验室、运动心理实验室、生物力学实验室、体育保健实验室。 学院建有标准田径场,五十米八泳道十米跳台游泳池,110米跑道全塑胶的田径馆、球类体操综合馆、武术房、乒乓球房、舞蹈房及篮球房等场馆设施和一百多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教学、实验、科研的需要。 加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学院下了一定的工夫,作出了有效的努力。目前,学院在全省设立了集教学、科研、实习于一体的十所实验学校。由体育学院牵头,成立了湖南省体育专业工作委员会,旨在加强各兄弟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的合作、交流与研讨。学院特别聘请了省内外一些高等院校的知名学者、教授担任兼职教授。 体育学院有在校学生1300余人,硕士研究生及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学院设有两系四个专业:体育教育系、运动训练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新闻专业。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学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 学院在立足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上,还兼容大专生和突出硕士研究生教育,把人才的培养聚焦于社会需要和产业需求,将培养目标实用化、多样化、系列化;实施了从运动医务监督与护理、业余运动队和专业运动队运动员及教练员、中学体育教师到大专院校体育教师、高级体育科研人员等多用途、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学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专业技术、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在历届的全省大学生运动会上,体院学生获得了 一百多枚金牌;97年、99年的全国高师体育专业基本功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各二等奖。学院组建了舞龙队、舞狮队和管乐队。舞龙队在全省大众体育运动会、全国舞龙精英赛、锦标赛乃至国际舞龙邀请赛中均获得好成绩,被定为国家A级龙队。学院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在全省同类学校名列前茅。 在保证全日制教学质量和技能培养的前提下,体育学院在成人继续教育方面也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系列化办学规模,设置了函授大专、函授本科和函授研究生班;开通了自考大专、自考本科的长短线班,开办了夜大大专班。 与时俱进,任重道远。\"211工程\"的启动给湖南师范大学带来了无限的前景和希望,也给湖南师范体育学院带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今天,体育学院已具备了设立博士点的有利基础,相信在全院教职工的积极创造、奋力进取的努力下,不远的明天将获得博士学位的授予权。湖南师大体育学院诚挚地欢迎学者同仁来院执教、交流,热忱地欢迎莘莘学子来院学习、深造!
22#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11:05 | 只看该作者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建立于 1960 年,始为体育系。 1962 年郑州体院并入,成为河南省规模最大、师资力量雄厚、图书资料最为丰富的本科体育系科。 1994 年,以体育系为基础,成立了河南大学体育学院,下设体育系、武术系、运动训练中心和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体育学院现有体育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两个专业,具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另外,招收体育函授本、专科生,举办体育卫星电视本、专科班,是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专业的主考单位。
在职教职工64名,在现任教师中,教授6名,副教授15名,讲师17名,国际级裁判1名,国家级裁判10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名,硕士学位的5名,读完研究生主要课程的35名。不少教师为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并担任重要的学术职务。闵倜教授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王崇喜教授任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体育理论学会主任委员,为省管优秀专家;高凤山教授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委员、体育史分会委员、河南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兼体育理论分会秘书长;杨改生教授任河南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兼体育理论分会副秘书长;栗胜夫教授任河南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粱慈民教授任河南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为我国最年轻的体操国际级裁判之一。体育学院有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获曾宪粹教育基金奖的4名,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青年体育教师的3名,全国优秀青年体育教师2名,获体育新苗奖8名。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现有标准田径场1个,足球场1个,篮球场15个,排球场10个,新建综合体育馆一座,体育馆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其中,有篮球馆、体操馆、艺术体操馆、武术馆、排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等。另外,设有解剖实验室、生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运动心理实验室,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体育学院有资料室藏书达2万余册,其中外文图书2000余册,解放以来的体育报刊杂志收录较全,还拥有微机检索设备,为河南省体育资料中心,1998年投资约30万元,建成了体育学院电视教学系统,在电化教学方面迈出一大步。
体育学院具有重视教学研究的优良传统,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处于一流水平,八十年代,中西南协作区进行篮球、足球、体操等课程教学检查,均获一等奖。在教学改革方面,为促进教学改革、设立了教学改革立项制度,体育概论的 “ 阅读、思考。讨论、写作 ” 学习法、运动生理课的 “ 导学式 ” 教学法、田径课的 “ 双基反馈控制 ” 教学法及篮球课的程序教学法实验都获得了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体育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建设和田径课程建设获河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体育理论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 “ 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 被列为世界银行 “ 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 ” 项目,已完成并通过鉴定, 1994 年,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被批准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经过三年建设,该学科在师资、教学、科研等方面更具实力, 1997 — 1999 年再次被批准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八十年代以来,体育学院的科学研究获得重大突破,教师和科研人员立足教学运动训练和全民健身,共发表学术论文 100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 50 余部,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17 人次,有 4 篇论文人选国际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和亚洲运动会科学大会。人选历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论文 11 篇,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完成省教委、省体委科研项目 20 项,完成省社会科学项目 1 项,目前承担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1 项,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 1 项,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的子课题 2 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1 项,省科委项目、省社会科学项目各 1 项,省教委项目 5 项。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8 项,河南省体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河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18 项。在产品研制和开发上,神经肌电仪的开发和应用走在全国同类专业的前列,参与研制的速达抗疲劳口服液通过河南省医药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多功能健身控制仪获得了国家专利。
体育教育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多次参加河南省田径、武术等比赛,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体育系代表队为河南省历届大学生田径和武术比赛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第四届全国大运会上,获田径男子乙组团体亚军,打破大运会男子4x 100米纪录和男子竞走10000米纪录。在97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上,获田径比赛第三名。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 1993 年以前共招收体操、足球、乒乓球专业研究生 5 名,全部在北京体育大学通过论文答辩,获教育学硕士学位,他们已成为学术骨干或学术带头人,在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993 年,获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填补了河南省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空白。目前,在校研究生已达 16 名,在研究生教育上重视理论学习与应用的结合,把系统的理论学习转化为研究和解决体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学年论文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法,重视研究生实践环节的教学)使不少研究生在读期间就写出较高质量的论文,并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在党的十五大精神鼓舞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体教职工意气风发,锐意进取,为夺取教学、科研、训练的更佳成绩正努力奋斗,以崭新的面貌迎接 21 世纪的到来。
23#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12:04 | 只看该作者
河北体育学院简介

    河北体育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体育院校,是全省体育教学与科研中心。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与拼搏进取,一个昔日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的学院,已经成长为充满朝气、蓬勃发展并具有美好未来的新型高等体育院校。

    河北体育学院恢复重建于1984年,1985年由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体育专业本科院校。学院坐落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风景秀丽的滹沱河畔,环绕校园的是梨果飘香的太平河生态园区。
     “河北体育学院”最早出现在1956年的天津(当时的河北省省会)。后来天津成为直辖市,河北省省会从天津迁出,原河北体育学院留在天津,即现在的天津体育学院。今天的河北体育学院于1984年恢复重建,是在1977年10月筹建的河北省体育学校(后更名河北省体育运动学校)校址上建立的,1985年由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院【(85)教计字107号】,行政主管部门是河北省体育局。
    学院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艰苦创业阶段。1984年恢复建院初期,河北体院人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白手起家,依靠河北省体育学校部分校址创办河北体育学院。开启了河北体育学院建设发展的序幕。
    第二,逐步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抓住20世纪末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充分挖掘内部办学资源潜力,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到2003年达到了全日制在校生3000人。奠定了河北体院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三,跨越式发展阶段。2005年5月,中共河北省委对河北体育学院领导班子做出调整,新班子组成之后,在省委、省政府和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更新办学理念,调整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按照“大体育观”要求,重新配置、整合、优化体育资源;在抓好内涵式发展的同时,在院本部新征地300亩,并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河北体育学院与河北省体育中心合并建设的决定,制定了二次创业的跨越式发展战略,绘就了河北体育学院发展蓝图。学院发展驶入快车道。
    学院始终坚持走大体育发展之路,立足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主动适应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体育专门人才,已经成为河北省体育、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学型高等体育院校。
    学院目前有院本部、东校区、新校区三个校区。院本部和东校区两个校区总计占地面积533.57亩,拥有满足教学训练需要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操馆、篮球馆、排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网球馆、柔道馆、武术馆、铅球馆、艺体馆、健身房、足球场、田径场、网球场等,以及校园内高尔夫球练习场。
    河北体育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已经启动。新校区按照承办赛事、教学训练、全民健身“三兼容”的思路,与河北省体育中心合并建设,规划占地830多亩,计划投资11亿多元。
    学院拥有能够满足本科教学需要的仪器设备。有全新配置的语音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建有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运动医学、骨龄检测、运动营养等20多个实验室。其中,河北省神经肌肉功能与力量训练实验室,为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是我省唯一的省级体育科学研究实验室。该室完成的“中国人手腕骨发育标准CHN法”科研成果,作为国家行业标准在全国推广使用。
    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3614人,成人函授教育在校生214人。专任教师242人,其中正高级27人,副高级5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06人,其中博士6人,博士后1人;国际级裁判2人,国家级裁判11人。拥有“河北省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
    学院现设有6系、2部、1所、3个中心,1个附属体校,1个大学城教学基地。即:学校体育系、运动训练系、社会体育系、民族传统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系、外语系;人文社会科学教学部、继续教育部;体育科学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中心、射击运动训练中心;体育运动学校;在廊坊市设有东方大学城教学基地。河北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河北省国民体质信息中心均设在河北体育学院。河北省模型运动协会、河北省定向运动协会、河北省地掷球协会总部也设在学院,学院为会长单位。党委书记张建新兼任中国乒协副主席、中国跆拳道协会副主席、中国女子足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院长孙班军兼任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副会长。
    学院本科教育开设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英语、舞蹈学等7个专业,涉及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和艺术学等三个一级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英语语言文学和舞蹈学六个二级学科。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
    近三年,学院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等),省部级课题28项(国家体育总局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等);厅局级课题35项;院管课题91项。全院共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教材58部;7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其他科研获奖27项。
    学院编辑出版的《河北体育学院学报》,是省内唯一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经过多年努力,已经被国内多家数据库收录,成为全国质量进步社科学报、河北省优秀期刊、河北省高校社科优秀学报、《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日本、英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的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与河北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体育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和林肯学院的合作正在洽谈之中。
    目前,学院面向全省和部分外省市招生,生源充足,质量较好。建院23年来,共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7758人,成人函授本专科毕业生5204人。学生就业率近三年平均超过80%,特别是社会体育专业高尔夫球管理方向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社会各界对学院毕业生质量评价满意度很高。其中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学院、运动队、企事业单位、公安武警系统、健身俱乐部等单位和部门的骨干力量。同时,学院还培养出了许多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优秀运动员,如奥运冠军郭晶晶、蔡亚林、苏惠娟,世界冠军张亚菲、赵颖慧、任洁、池彬,中国象棋国际大师棋王李来群、棋后胡明,世界足球小姐孙庆梅,女足国家队队员白洁、张欧影、王丽萍、刘亚丽、王坤,国家队篮球名将马健、梁达、刘军、孙悦,乒乓球国手樊建新、牛剑峰,女子铅球亚洲纪录保持者李梅素等。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坚持“立足体育,育人为本,顺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注重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坚持大体育发展观,主动适应河北省经济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全方位、多渠道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
24#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12:57 | 只看该作者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原称体育系)始建于1973年,地处世界闻名的“山水甲天下”的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近3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中学以上体育师资和各级教练,体育管理人才4000多人,并已成为各地相应单位的骨干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00多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40多人,博士2人,硕士8人,研究生12人。教师中有国际裁判12人。
  设有体育系和运动系,下设公体部及理论,田径,球类,体武水4个教研室,有人体解剖,运动生理等4个实验室。
  并拥有四万多册体育专业图书资料的资料室。学院另设有附属体育中学。现有体育教学论,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授予点;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保安三个本,专科专业。在校生共700多人。
  学院还与台湾地区及美国,俄罗斯,越南等国家有关院校建立了文化合作交流关系。学院现有占地80000多平方米的体育教学训练场馆,其中有球类,体操,武术,举重,健身等8个室内场馆,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25#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14:00 | 只看该作者
西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西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40年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体育专修科,1950年经教育部批准, 由国立女子院与川教院合并成立西南师范学院,设体育专修科,1951年重庆大学体育专修科并入西南师范学院,设立体育科,1959年西南师范学院体育科调整并入重庆体育学院。1978年经四川省教委批准,西南师范学院正式设立体育系,1985年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体育系。1993年成立西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西南,面向全国,培养了近万名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体育人才。
学院现设有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两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办了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成人专科脱产班,并接收国内外访问学者。经过几代体育人的努力,形成了学缘结构集中,专业布局合理,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质量过硬的办学特色。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强技能、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了使师资队伍能进一步满足学院发展需求,学院正采取各种措施,激励并培养现有人才,并引进外来优秀人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全院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22人,讲师23人,助教14人,在读博士3人。
学院硬件设施完善。现拥有人体测量实验室,运动康复实验室和人体科学实验室,资料室,塑胶田径场,室内塑胶跑道,人造草足球场,塑胶篮球场,篮球馆,球类体操综合馆,室外塑胶排球场,排球馆,塑胶网球场,室内网球场,塑胶羽毛球场等。
多年来,我院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及全国大型比赛及群众体育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承办了多次全国及省市的体育竞赛,如承办第二届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西区决赛。在参加全国和省市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如在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了女子柔道76公斤级冠军,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三金、两银、三铜的好成绩。并先后获得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全国总决赛第五名,西区决赛冠军。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三下乡”活动,充分利用党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年来,学院十分注重对合作与交流,如西安体育学院王君侠教授,《中国体育科技报》主编李小霞,北京体育大学田麦九教授,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等先后到我院讲学,学院还聘请我院80级校友,美国阿克诺大学教授蔡详博士作为我院的客座教授。
回首过去,西南师大体育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展望未来,学院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科建设,创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学院,铸就体育学院新的辉煌!
26#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15:09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座落在上海市西南风景区,是上海市培养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摇篮。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上海第二师范学院体育科;1958年一、二师院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学院体育科;1960年更名为上海师范学院体育系;1998年易名为上海师范大学体育与卫生学院;2002年7月定名为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至今。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拥有较强的体育师资力量,学科设置比较齐全合理。现有教职员工共99人,其中教师77人。教师中正、副教授共3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院教师的41.5%。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现设有体育教育(中学、小学)和社会体育2个专业三个方向,每年招收本科学生约140人。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迄今已招收8届研究生。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设有体育理论课程教研室,运动人体科学课程教研室,田径课程教研室,体操课程教研室,武术与水上运动课程教研室,篮球课程教研室,足球课程教研室,排球课程教研室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部九个教学机构和一个办公室,一个培训部和一个资料室;并拥有一个电化教室,一个基础实验室和一个综合实验室。综合实验室中拥有日本进口的人体成分测定仪,德国最新品牌的运动跑台、心肺功能仪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可供教学和科研使用。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拥有齐全精良的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场馆。   徐汇校区有400 m 和350 m 塑胶跑道的田径场各一个,分别含有一个天然草坪和人工草坪的足球场,并带有两翼看台的司令台;1300平方米体操房一个(含A、B两片);240平方米艺术体操房一个;建有看台的1480平方米的篮排球馆一个;440平方米的乒乓房一个;2400平方米的田径馆一个;440平方米的保龄馆一个;50*20米的游泳池一个;还有健身房,室外篮排球场等。即将完成并投入使用的奉贤校区的体育设施规模更大,还配有6个标准的网球场。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除进行常规本科学历教育外,还拓展了多层次的教育项目,其中包括研究生课程班,与加拿大合作办学的体育教练和康复班,夜大学本、专科班,\"三结合\"中升专和专升本的成人学历教育等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科研水平逐年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共出版各类专著26部,参加全国高师教材编写共12本,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达 480余篇,入选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2篇,科研成果获全国、上海市奖励的共6项,《田径》教材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996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由孙庆杰主持研究的《田径课程健身内容体系的构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十分重视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和各项竞技比赛,并多次在各种活动中获得较好的名次、优异的成绩和较高的奖项。2002年,由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组织并指导的上海师范大学足球队荣获了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健美操队荣获了第一名次。   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注重展开对外学术交流,聘有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以及体育界人士担任兼职教授,经常请他们来院做学术报告,指导和带动我院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我院也应邀多次派出教师前往美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外参观、考察、访问、进修、讲学或担任教练等。学院也接受过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专家的访问,组织教师与对方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目前,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正在努力工作,并以乐观、勤奋、务实、发展的自强不息的精神,继往开来,为创造新的辉煌而奋斗。
27#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16:58 | 只看该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湖畔 ,是中南地区培养体育师资和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的摇篮。体育学院始创于 1950年, 1979年复办成立体育系,2005年在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教学研究部的基础上组建 成立体育学院。

五十多年的沧桑,饱含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与奉献,开创了华师体育学院灿烂的历史丰碑。 体育学院现设有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 2个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此外,体育学院还招收和培养教育硕士(体育)、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网络研究生以及研究生课程班等。

体育学院现设有2系、2部、3个中心。 体育学院整体学术实力强,发展潜力较大,有一支整齐精干、年富力强、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职员工 101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具有教授6人、副教授59人,硕士生导师 14人,博士生导师2人。多年来, 体育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科研项目 35余 项,研究经费 300 余万元,出版学术著作 30余部 , 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拥有齐全精良的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场馆。有多功能体育馆、体操房、游泳池、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等各类现代化体育设施。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十分重视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和各项竞技比赛, 多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并多次在各种活动中获得较好的名次、优异的成绩和较高的奖项。近年来,我院以艺术体操、健美操为特色,有 10多人次获得全国冠军。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注重展开对外学术交流,聘有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以及体育界人士担任兼职教授,经常请他们来院做学术报告,指导和带动我院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我院也应邀多次派出教师前往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外参观、考察、访问、进修、讲学或担任教练等。学院也接受过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的学者、专家的访问,组织教师与对方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28#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17:29 | 只看该作者
哈尔滨体育学院
 哈尔滨体育学院是一所具有北方特色的体育院校,始建于1958年8月。学院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街1号。 学院总占地面积60.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165万平方米。学院拥有标准的室内塑胶跑道田径馆、球类训练馆、体操馆、塑胶网球场、轮滑球场等室内外训练场馆17个,新世纪初落成的万米教学大楼中设有现代化的电教、计算机中心和仪器设备先进的运动生理、运动生化等实验室16个。图书馆藏书17万余册。培训中心大楼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该楼室内设施配套齐全,可承接校内外各种赛事、会议等接待任务。距哈市校部100公里的帽儿山冰雪教学基地于2000年投入使用,该基地现有高山滑雪长短雪道3条,牵引索道2条,室内冰壶馆1个,滑冰场2个,配有高标准的冰雪教学培训楼1栋,别墅式住房7栋,是目前全国普通高校中唯一一处冰雪教学训练基地。 学院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和社会体育专业。设有体育系、运动系、运动人体科学系和社会科学部、成人教育部(专、本科)以及附属竞技体育学校(中专)。学院设立了冰雪运动、运动人体和体育社会学等3个科研所,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我院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运动训练学(冰雪专业方向)为省级重点学科,体育教育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 学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61人,其中正高职28人,副高职115人。 学院积极完善从竞技体校到本科、研究生“一条龙”的办学体系,努力提高办学层次,扩大招生规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000人。 针对21世纪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要,本着“抓改革、打基础、创特色、上水平、出效益”的发展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培养专业性和通用性相结合的应用人才”规格,力争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体育人才。4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8000余名体育人才,在满足本省大、中、小学师资和体育管理人才需要的同时,也为其他省市输送了大量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学院鼓励教师继续学习与提高,现有30余名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学院注重与国内外体育院校建立校际关系,扩大交流领域,拓宽学术视野,现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等体育院校建立了正式校际关系,并与俄罗斯、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多个国家开展了专家互访和互派学者讲学活动。 运动训练成绩突出。曾为国家培养和代培了花样滑冰双人滑世界冠军申雪、赵宏博,男子单人花样滑冰全国冠军郭正新,世界杯女子500米速滑冠军王曼丽等冰上项目的顶尖选手;学院组建的女子轮滑球队,曾先后于1999年、2001年两次代表国家参加了亚洲女子轮滑球锦标赛,均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表彰。此外,院女子冰壶队参加了全日本东北部地区的女子冰壶比赛并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我院竞技体校小选手成绩令人可喜,近一年多来,曾获得全国冠亚军6 项,全省冠亚军10项。
29#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19:09 | 只看该作者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省唯一一所专门培养体育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长春体育学院。1958年9月建立,1961年更名为吉林体育学院。1962年,在暂时经济困难时期,吉林体育学院根据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停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吉林省体育事业发展需要,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吉林体育学院正式复建,肩负起为吉林体育事业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   45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体育大学生作为根本任务,为面向21世纪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培养了各级各类体育专业人才。如中国乒乓球原主教练许绍发,中国女子短道速滑教练辛庆山,花样滑冰教练李明珠,\"中华武林百杰\"高正谊,著名运动员董玉萍,李亚鹃,叶乔波,陈露,孙军,王春露,张成烨,李成江,王晓竹,徐丹等,还有一些毕业生成为省、市、县级体育运动管理人员。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全院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1997年以来,学院先后被评为高校\"文明杯\"活动优胜单位,军民共建先进单位,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和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学院现已形成 \"四系\"(运动系、体育系、武术系、竞技教育系)、两部(基础理论部、成人教育部)、两校(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即吉林体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吉林体育学院附属职业技术中专)、一区(吉林体院东校区)为主体,20多个院属机构相协调的教学、训练、科研、行政、后勤、产业管理体制。 据1998年 不完全统计,学院有教职工383人,专任教师215人,其中在职教授13人,副教授90人,讲师92人。在这支队伍中,有2人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有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有1人被评为省级劳模;有3人是曾宪梓基金获得者;有1人是省管优秀社会学专家和省主讲教授。党委书记张天华教授是德育学教授和优秀工作者;院长宋继新教授是学校体育和竞技教育研究学者,是国务院命名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93年以来,学院调整并重新确定办学指导思想,把为我省竞技体育服务放在突出位置,提出建设具有吉林特色新型体院的构想。1995年以来,学院通过研究与实践,逐步提出了\"厚德博学,育人夺标\"的教育理念,并据此提出了以竞教结合办学体制改革为特色,以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体育人才为目标,以建设国家冰雪重点项目基地为支撑,力争把学院建设成国际上有影响,国内有地位,集教育、竞技、科研三位一体的,具有吉林特色的新型体院的奋斗目标。   以上这些改革的特色与思路,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意见》中提出的要把提高运动水平与培养\"四有\"新人结合起来的精神相吻合,其中\"育人夺标\"的理论研究,不但被立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而且还作为吉林省竞技教育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中国教练员》杂志上发表,其影响已辐射到全国。\"育人夺标\"的思想,已在学院的\"十五\"规划中正式确立为学院的教育理念。   1997年,学院在国家体育总局和省政府的支持下,在省体育局的具体指导下,进行了优秀运动员\"身份学生化、管理学籍化、竞训中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其改革草案中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不但已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的课题,而且也以吉政办[1999]40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促进了我省优秀运动员综合素质与运动成绩的显著提高,为在八、九届全运会实现我省竞技体育成绩跳跃升位做出了贡献。国家体育总局将这一改革称为体育专业院校办学改革的\"吉林模式\"。   学院在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改革中,经全院教师的努力探索,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涌现出了一批省市级三好学生和先进学生集体。2001--2003年,学生社会实践连续获中宣部表彰,学生的就业率近年来均在80%以上。   学院拥有大批优秀特色学科和课程。学院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科,是全省体育专业唯一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它以体操、冰雪和竞技教育三个分支学科为支撑。体操学科的特色是竞技体操与健身体操的\"整合\",其研究成果在1997年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冰雪学科的带头人于立强和杨明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科研骨干,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吉林体院越野滑雪队竞技与教育相结合上,这支队伍,是学院\"竞教结合、育人夺标\"的实践队,无论是在文化课水平、思想觉悟、还是运动成绩上都受到全院师生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支队伍自建队以来,始终是全国比赛的冠军队,十冬会获4金、2银、1铜。03年亚冬会上又喜获 1银、2铜,创我国越野滑雪史上的新高。竞技教育学曾被立为国家级课题,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这是国内没有,国际上少有的新学科,其成果《竞技教育学》一书,曾被国内专家评为\"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专著。   学院的运动解剖、体操、乒乓球、田径、篮球、武术课均是省级优秀课程。教学研究两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在训练方面,聘请国内外专家和优秀教练,在全国大赛中多次取得好成绩。学院科研仪器设备齐全,拥有省内一流的运动解剖和竞技实验室,科研成果、科研论文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学院十分重视加强与国内外院校的联谊,近几年来,我院已与日本筑波大学、仙台大学,美国莫海德大学、盟山大学,俄罗斯远东体育学院、布里亚特大学,韩国水原大学、成和大学、法国里尔二大等多所国外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并开展了互派教练员和留学生工作,极大的提高了学院在国内外的声誉。   03年下半年,学院党委在认真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四次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在学院第五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向全院师生员工发出了第四次创业的号召,学院上下精神振奋,正在全力推进各项改革,努力为实现第四次创业目标----把我院建设成为省内重点、国内特色突出、国际上有影响的具有吉林特色的新型体院而奋斗!
30#
 楼主| lx6692129 发表于 08-10-8 14:19:48 | 只看该作者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在西北师大原体育系和公共体育教学部基础上于1998年组建成立的二级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是西北师范大学建设的较早的学科专业之一,自1901年开办体育师资培养专业以来,为中华民族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体育专门人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体育理论家、体育实践家袁敦礼、董守义、徐英超等先生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体育学院的后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体育学院现设体育系、民族传统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体育科研所、场地器材管理中心等教学管理机构。体育学院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1人,讲师23人,助教6人,辅助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18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的教师占30%。体育学院现有普通本科生534人,普通硕士研究生70人,在职攻读教育硕士10人、硕士课程班学员70人,成人教育专课、本科生共计730人,在校外国学生1人。体育学院承担学校8000余本科生的体育必须课和选修课,并主持指导学校的体育工作。体育学院本科课程设置情况:(1)公共教育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类课、政治理论类课、外国语、计算机应用。(2)综合教育类课程、大学语文、心理学、教育学(3)专业课程: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田径、球类、武术、体操、艺术体操、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等。   随着教育体制、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学院积极探索学科发展的新思路,以使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新需求。学院充分发挥办学优势,面向社会拓展办学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目前,体育学院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三个硕士学位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多年面向全国招生,毕业生已在全国各高等院校任教。同时,学院有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在职人员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形式的研究生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类体育专门人才。学院现有“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两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各类学生1300余人,其中,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收有也门、韩国留学生。 体育学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被确定为教育部国家级体育艺术骨干培养培训基地;中国足协C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基地;甘肃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心。体育学院已经形成了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的格局,科研氛围浓厚,科研成果显著。目前已经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规划办“西北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模式比较研究”、“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两项课题,参与国家社科项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研究”等项目研究。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奖2项。正在主持全国“十五”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体育活动课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主持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软科学课题“西部大开发历史背景下群众体育发展研究与对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   98年以来,我校代表队参加过多次国内外重大大学生比赛,共获得省级以上比赛金牌57枚、银牌37枚、铜牌32枚。我校田径代表队曾获得2000年在德国举行的第16届世界大学生越野赛团体第11名,2000年、2001年、2003年参加北京国际公路接力赛,分获第二、第三、第二名,2001年获得全国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锦标赛三金、一银、一铜。 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获得一金、二银、一铜、两个第四名、一个第五名、两个第七名的优异成绩。   体育学院教学、训练、科研设施齐全,在西北地区高校中占据一定优势。学院现拥有体育比赛综合馆一个、竞技体操馆一个、标准田径场两个、草坪足球场两个、篮球场八个、排球场十个、人体科学实验室一个(省级合格实验室,设施完备)、资料室一个、藏专业资料12000多册,多媒体教室一个,计算机应用教室一个。教学手段先进、教学设施完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12-22 13:16 , Processed in 0.11705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