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实验心理学] 实验设计群练手党每周一练,求点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JJEX 发表于 14-10-26 22:4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JEX 于 14-11-24 10:27 编辑

希望各位大神和各位研究生师哥师姐能抽出宝贵的时间点评指导指导~~~多谢多谢~~~,也欢迎各位研友也练练手回回帖,多多交流~

第1周题目:(普心的一道练习题)阅读文章时,生字密度对于文章理解能力的影响(设计在2楼、3楼)
第2周题目:研究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设计在11楼、12楼、13楼、14楼)
第3周题目:研究一种新研制的治疗抑郁的药物的效果(设计在15楼、16楼、17楼)
第4周题目:有学者认为压力本身具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但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压力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完全取决于个体的认知评价。您认同哪种观点?请设计一个研究来验证自己的观点。(设计在32楼)



推荐
 楼主| JJEX 发表于 14-11-13 22:07:33 | 只看该作者
XR同学的设计: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一、实验假设:不同情绪状态(积极或消极)会对前瞻记忆产生影响
二、实验设计:单因素三水平被试间设计
1、自变量:
   情绪状态。分为三个水平:A1积极情绪状态 A2消极情绪状态 A3正常情绪状态
2、因变量:
   不同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前瞻记忆成绩(前瞻记忆任务完成度)       
3、被试选择与分组:
   随机选择90名大学生,男女各45人;随机分到A1、A2、A3三组中,每组30人,其中男女各半。
4、实验材料:
(1)情绪诱导材料:三段时长20分钟的视频,分别为喜剧(A1)、侵华战争片(A2)、普通的广告视频(A3)
(2)前瞻记忆实验材料:利用E-prime编制程序。
A.背景任务材料:使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随机出现在屏幕中央的各个位置(如上、下、左、右等),每次仅出现一个图案,需要鼠标移至该位置点击图案才能出现下一刺激,刺激间隔300ms,间隔时屏幕无任何图案
B.前瞻记忆任务材料:将同样大小的菱形(◇)以同样方法随机安插在60次点击(即屏幕出现60次图案)后,出现菱形时可以点击图片跳转,也可以按按键J跳转;
c.其中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图案各出现50次,菱形出现10次,共160次;
d.记录出现菱形图案时按J键的次数
5、额外变量及相应控制
(1)由于被试个体差异,所施加情绪处理对被试的影响程度和保持度无法统一,故采取上述方式选取被试;
(2)为保证被试情绪不被周围环境影响,禁止被试交流;
(3)年龄会影响被试的前瞻记忆的成绩,故选取大学生被试来控制年龄;
(4)为防止霍桑效应,采用反应时测量范式作为背景任务,使实验表面效度较高;
(5)为控制实验者效应和被试环境,采用恒定法,被试同时在同一机房由同一主试指导;
(6)为控制线索特征,将前瞻记忆任务安排从背景任务中间阶段开始,并设置菱形有两种跳转方法;
(7)为控制速度-准确性权衡对结果产生的影响,确定刺激出现的间隔时间,并对反应速度做出要求。
三、实验程序
1、告知被试在即将开始的测试中按自己适宜的速度用鼠标点击屏幕中出现在不同位置的图案,当出现菱形时,按J键(双任务实验范式)。
2、告知被试软件故障需要修复,让被试先观看事先存于电脑内的视频等待,要求保持安静。
3、观看结束后,开始前瞻记忆实验。
4、实验结束,测量被试皮肤电以确定其情绪状态。
5、告知被试实验目的并安抚被试情绪。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1、剔除每组未达到情绪状态的被试结果,计算三组被试的前瞻记忆任务完成度
2、对三组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3、采用方差分析技术处理数据
4、若结果为差异显著,进行事后检验
五、实验结果
1、不同情绪状态会对前瞻记忆产生影响
2、积极的情绪状态和正常情绪状态下的前瞻记忆成绩明显优于消极情绪状态下的成绩。
六、误差分析
1、被试间存在个体差异,影响实验结果
2、速度-准确性权衡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被试诱发情绪的程度和保持时间难以控制
推荐
小四爷 发表于 14-11-2 23:41: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四爷 于 14-11-5 16:01 编辑

1实验目的与假设
1.1目的:探究不同情绪状态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1.2假设:消极情绪(愤怒)状态下的前瞻记忆效果好于积极状态(高兴)下,积极状态下的前瞻记忆效果好于中性情绪(平静)状态下。
2方法
2.1被试
随机选取某大学城附近所有大学的大学生150名,年龄在20-25岁,随机分为三组。
2.2实验仪器和材料
一套脑电装置。 N台电脑。
2.3实验设计
此实验为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自变量为暂时的被试差异-情绪状态,有三个水平:积极情绪(高兴),中性情绪(平静),消极情绪(愤怒)。
因变量为前瞻记忆的效果,操作定义为目标任务完成的正确率。
2.4实验过程
a实验准备 在电脑上用E-prime程序设置好一套图片,一共100张,图片一张张显示,图片下角设置为空格键,可以往里填充数字,也可以不填。每张图片停留时间是7秒,7秒后自动进入下一张。〈考虑到干扰任务挺费心思的,我还是把图片间隔时间稍微放宽一点〉
b实验过程
2.4.1让所有被试在电脑前做好,分别给三组被试播放小品专辑,钢琴曲演奏,南京大屠杀。播放完毕告诉所有被试:马上要进行一个测量想象力的实验。请大家看每一张图片,用一个随机数字来为图片命名,数字不能按顺序排列,也不能重复。专家将根据数字分布情况判断想象力的高低情况。想象力高的学生,学校将会重点培养。另外,头像图片为无效图片,遇到后不予操作,等系统自动跳过。
2.4.2前瞻记忆任务即为遇到头像图片不予操作,为干扰前瞻记忆储存在工作记忆中,头像图片从40张以后开始随机出现。
2.4.3任务结束,所有被试进行脑电测试。
2.4.4实验结束后,把真实情况告知被试,安抚被试情绪。
2.5实验控制
2.5.1图片总数,人像图片所占比例,图片种类等是一致的,所有被试使用的是一套图片系统。人像图片从40张后开始出现,且出现的顺序是随机的,没有规律可循的。
2.5.2图片大小,颜色,背景,占据电脑屏幕的位置等设置一致。
2.5.3所有被试观看视频的房间隔音良好,到开始进行实验前这段时间,所有被试禁止交流彼此所看的影片内容以及观看感想,避免情感污染。
2.5.4主试经过专业训练,使用规范指导语。
2.5.5鼠标灵敏度,椅子大小,高度,电脑型号等保持一致。
2.5.6采取单盲控制被试的要求特征。
3结果
3.1
a.收集数据,剔除脑电状态不符合各组应有情绪状态的被试数据,剔除近来有重大事件引起心境巨大变化的被试数据信息。
b.将每一位被试正确的是的反应命名为命中率,将不正确的否的反应命名为虚报率。将命中率和虚报率转化为z分数后,求其差值。
c.查表得出命中率与虚报率对应的o值,计算出表明被试反应偏向的似然比。
3.2数据分析 分别对d值和似然比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方差分析。(表格公式略)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组的d有显著性差异,三组似然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对d进行事后检验,得出积极状态,消极状态,中性状态两两有显著性差异。
3.3结论 人在消极情绪状态下的前瞻记忆效果好于积极状态下,在积极情绪状态的前瞻记忆效果又好于在中性情绪状态下。
推荐
Moonriver 发表于 14-10-26 22:46:48 | 只看该作者
实验研究:阅读文章时生字密度对理解程度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研究陌生英文单词的密度对英语文章理解程度的影响大小
(二)实验假设:陌生英文单词的密度越大,英语文章越难理解
(三)实验设计: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R1                O1
R2       X1       O2
R3       X2       O3
1、自变量A:同一篇文章内生字的密度大小。由于密度大小过于模糊,将其定义为每一百字中的生字字数。分为三个水平:
   a1:控制组,文章内生字密度为0
   a2:文章内生字密度为5%
   a3:文章内生字密度为10%
2、因变量B:由于理解程度过于抽象,将其定义为该文章的对应阅读理解测验卷的得分率。
3、被试选择与分组
  (1)在某所高中的高三年段英语考试后,将该试卷的阅读理解得分率按高低顺序排列,选出得分中间的120名学生。
  (2)对这120名学生进行一次CET4单词量测试。将单词测试得分按高低顺序排列,取得分数中间的60名学生作为被试。
  (3)将被试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随机分配到自变量a1,a2,a3三个水平中,每组20名。
4、控制变量
  (1)为确保自变量仅为生字密度,将实验材料定为同一篇英文阅读,只替换其中一定密度的单词作为所施加的刺激,其他要素如文章布局,排版,字体等均一致。
  (2)为确保被试同质性,避免测验难度和被试水平不匹配导致的地板效应、天花板效应,将被试的文化教育程度,英文阅读理解能力等因素事先控制在前述范围内,并用预实验控制被试英文词汇掌握量,使之均处于中等范围,以免导入混淆变量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
  (3)控制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环境因素,组织三组学生在同一教室同时测验。
  (4)为避免霍桑效应,采取单盲设计,仅通知被试参加考试。但出于心理实验的道德原则,实验结束后应告知被试本实验的真实目的。(由于主试需要给不同分组的被试分发不同的测验,故单盲范式更合适。)
  (5)为降低被试因猜测产生的随机误差,在测试前主试要强调诚实作答,切勿猜题;同时,在测试的分数设置上,以主旨复述题和翻译题为主,选择题为次。
  (6)为避免主试效应,首先,考试时主试应确保指导语简明规范;其次,批改教师仅一人,批改时打乱测试顺序,降低随机误差。
5、实验材料
  (1)预实验材料:该校机房电脑
  (2)实验材料:
a.一篇约350字(±5),难度P=0.6的高三英语阅读文章,原文用于控制组a1;
b.在不改变原文中心思想的基础上随机选出文中5%的可改熟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等)替换为同义同性(小白:我觉得我们讨论的还是生词的定义不清)E的生词,用于实验组a2;
c..不改变原文中心思想,在a2组文章上再随机选出另5%的可改熟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等),替换为同义同性的生词,用于实验组a3;
d.一份该文章的对应阅读理解测验卷(包括英文单选题、多选题,翻译题,一道主旨复述题(用中文答))。
(四)实验程序
  1、进行预实验,利用电脑统一使用同一英语网站的CET4词汇量测试软件(沪江网)
  2、确认被试及其分组后,在该校教室进行测验,限时50分钟。
  3、将完成的测试顺序打乱,交给一位教师统一批改。
  4、整理出三组实验数据。
(五)数据统计与分析
  1、先进行同质性检验
  2、采用方差分析技术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假设检验:H0:u1=u2=u3,三组无显著差异
                     H1:至少有两组有显著差异
            显著性水平α=0.05

    Fobs=MS组间/MS组内  MS组间=SS组间/df组间  MS组内=SS组内/df组内
(六)实验结果
     若经过统计分析,三组间至少有两组差异显著,经过事后检验,发现O1、O2、O3三者之间两两差异均显著,则可认为陌生英文单词的密度会对英语文章的理解程度产生影响,生字密度与文章的理解程度成反比。
(七)误差分析
1、被试个体差异可能引起试验误差;
2、对“生字密度”、“理解程度”界定不够清晰。
推荐
 楼主| JJEX 发表于 14-11-24 10:26:35 | 只看该作者
Mr.MC的设计
题目
(来源于2014年北大真题。)
有学者认为压力本身具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但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压力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完全取决于个体的认知评价。您认同哪种观点?请设计一个研究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设计理论依据
(摘自2007年北师大学者任海燕的文章,仅供内部交流。)
关于压力的理解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基于“反应”的观点;基于“刺激”的观点;基于“认知交易”的观点。
基于“反应”的观点是从个体面临生活事件时的身体反应与疾病症状的角度来理解压力的。此理论的代表人物是Selye,这个模型把个体的紧张反应称为压力,而把引起个体反应的刺激称为“压力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Lazarus等人提出了压力的“认知交易压力理论”,其对压力的理解正是基于“认知交易”的观点。该理论将压力定义为“个体与环境的一种特定的关系,此时的环境被个体评估为正在对他的资源提出要求,或者超过了他的的资源,危及了他的健康。”
压力的测量方法有:自我报告法、行为测量法和生化/生理测量法。
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压力的积极和消极之分究竟是压力本身决定的,抑或个体的认知评价赋予了此项属性。
实验假设
    压力本身无积极和消极之分,认知评价也将决定压力的属性。
实验概要
  名词定义
观点一的积极压力:与对愉快经历的期待相联系的压力,即个体期望积极后果而感受到的压力[ Selye,1976.]。
观点一的消极压力:与对不愉快经历的期待相联系的压力,即个体期望消极后果而感受到的压力[ 同上。]。
观点二的积极压力:个体在应激状态下评判压力为正性,个体视其为一种挑战,或是享受的过程,并自我效能感强。
观点二的消极压力:个体在应激状态下评判压力为负性,个体视其为一种负担,自我效能感弱。
  实验逻辑
在前测过后实验分作两个阶段(亦可视作两个独立实验)。观点一成立只需第一阶段证明,观点二成立需要在第一阶段证伪的基础上再证实第二阶段,方可成立(因为它说“完全取决于认知”)。逻辑如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观点一        观点二
成立        成立        证实        证伪
成立        不成立        证实        证伪
不成立        成立        证伪        证实
不成立        不成立        证伪        证伪
  实验脉络
根据前测把被试分为应激中性、应激积极和应激消极组。应激中性组做第一阶段实验,剩余两组做第二阶段实验。
第一阶段实验,把被试分为两组:“积极结果组”和“消极结果组”(由指向积极或消极结果的不同指导语作为边界),完成同一个任务,进行后测。进行独立样本方差分析后判断显著性,若结果大于显著性标准则证明压力本身确存在积极和消极之分。
第二阶段实验,根据前测,天然地把被试分做了“积极预期组”和“消极预期组”,完成与实验第一阶段相同的一个任务(此时两组的指导语相同,为中性),进行后测。进行独立样本方差分析后判断显著性,若结果大于显著性标准则证明认知界定着压力的积极和消极之分。
  自变量
个体应激方式:积极、中性、消极三个水平,其中中性出现于任务一,积极消极出现于任务二。
预期结果:积极、消极、中性三个水平,其中积极消极出现于任务一,中性出现于任务二。
  因变量
后测量表的成绩。
  可能的无关变量
霍桑效应:因为参加了该项实验而格外兴奋,由于生理唤醒而提高了抗压能力,导致前测的结果和实际实验表现不符,通过一个虚假的任务进行实验(即单盲)。
罗森塔尔效应:因为知道了实验目的而故意表现得很积极,控制方法同上。
被试选择误差:可能会有群体天生抗压能力特别强或特别弱,因此选择心智稳定的金融专业大学生。
被试年龄:由于大一面临适应问题,大四面临考研或工作,所以选择大二学生。
实验施测过程:采取标准化的材料、仪器和指导语。
量表效度误差:简化量表。
实验仪器
规格统一的电脑,和标准化windows自带的扫雷游戏(中等难度)。
实验材料
前测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解亚宁,张育坤编制。]
后测量表:自制,一个问题,如下所示:
压力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请你评价一下今天任务中所感受到的压力取向,-3代表极为消极,+3代表极为积极,请在-3至+3中勾选一个:
-3 极为消极 -2 消极 -1 比较消极 0 不消极也不积极 +1 比较积极 +2 积极 +3 极为积极
并简明地论述一下选择上述分值的理由:
                                                                                                
                                                                                                
实验环境
    有电脑的标准心理实验室。
被试
选择某高校金融专业的大二学生(如担心有选择偏误且不嫌麻烦,则可随机采样,比如在学校某个地点随机拉人),根据前测,把学生分为应激中性、应激积极和应激消极组。应激中性组为前测量表中“应对倾向”标准分在±1σ之间的被试;应激积极组为前测量表中“应对倾向”标准分大于+1σ的被试;应激消极组为前测量表中“应对倾向”标准分小于-1σ的被试。
(说明: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中的“应对倾向”既是一个标准化的分数,由国内学者[ 同上。]编制了常模。)
经过随机选取,中性应激组留下学生40名,积极组合消极组每组留下20名学生,共计80名学生。
共计80名学生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前测中性组
40人        第一组:积极结果组
20人       
                第二组:消极结果组
20人       
                根据前测成绩        第三组:应激积极组
20人
                        第四组:应激消极组
20人
主试
    课题组老师和助教。
实验程序
1.前测与被试选择
前测在正式实验前展开,采用标准化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施测于某高校金融专业全体学生。施测过程和结果分析与统计均按照标准化的方式进行操作。在前测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类,标准分位于±1σ之间的为第一类,大于+1σ的为第二类,小于-1σ的为第三类。在第一类学生中随机挑选40名学生,在第二、三类中各随机挑选20名学生,这80名学生作为本次实验的被试。
2.第一阶段
采用单因素二水平的组间设计,被试为40名第一类的学生。再随机分组,20名学生为积极结果组(第一组),20名学生为消极结果组(第二组)。
首先进行第一组实验。被试进入实验室,坐到电脑面前。主试统一的指导语为:“这是一个任务计数测试,将测试你的反应速度和逻辑推理能力。请打开桌面上的扫雷游戏,游戏已经固定为中等难度,窗口自动最大化,一局游戏结束程序将自动运行新的一局。如不清楚扫雷的规则请阅读旁边的文档。从你点击‘开始’,你将有15分钟的时候,结束时将统计游戏成功的局数。若你成功的局数超过其他人的平均数,也就是2局,那么就会获得奖励。”(实际上这是一个虚假任务,真正的目的是让他们感受“积极压力”,主试暗示2局是其他人的平均数,而且是必然可以完成的任务,因此被试对结果会有非常积极的预期。)十五分钟结束之后,请被试离开电脑,带到另一间实验房间,说有一个关于实验反馈的问题要请被试回答,请被试坐下后并对进行后测。
其次进行第二组实验。程序与第一组如出一辙,惟独指导语的最后一句有所变化:“若你成功的局数没有超过其他人的平均数,也就是20局,那么就会获得惩罚。”(20局的设定是暗示被试你不太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3.第二阶段
采用单因素二水平的组间设计。被试为20名第二类与20名第三类的学生,前者为应激积极组(第三组),后者为应激消极组(第四组)。
首先进行第三组实验。被试进入实验室,坐到电脑面前。主试统一的指导语为:“这是一个任务计数测试,将测试你的反应速度和逻辑推理能力。请打开桌面上的扫雷游戏,游戏已经固定为中等难度,窗口自动最大化,一局游戏结束程序将自动运行新的一局。如不清楚扫雷的规则请阅读旁边的文档。从你点击‘开始’,你将有15分钟的时候,结束时将统计游戏成功的局数。”十五分钟结束之后,请被试离开电脑,后测同第一阶段。
第四组实验过程完全同第三组。
数据处理
描述统计
4种实验处理的原始数据进行粗略统计,求出各组平均数以及标准差。对大致数据分布和趋势做描述和简单的解释。
推论统计
    对第一阶段的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的方差分析(采用α=0.05的显著性标准);对第二阶段的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的方差分析(采用α=0.05的显著性标准)。
结果
第一阶段,若Fobs>Fcrit,则代表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异可判定为组间变异所致,则可证明压力的结果(即压力本身的属性)确有积极消极之分。反之则证伪了该观点。
第二阶段,若Fobs>Fcrit,则代表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异可判定为组间变异所致,则可证明个体的认知确实会赋予中性压力以积极消极的属性。反之则证伪了该观点。
观点一、观点二是否成立参见上述“实验逻辑”一节。
讨论
1.有否更为简洁明快的设计?
2.是否中等难度的扫雷任务过于简单,导致“天花板效应”出现,即所有人都认为这项任务太简单而感受不到压力?或者有人特别熟悉扫雷而产生选择偏差?或者说如果不用扫雷大家有什么好的建构压力的方式?
3.还有什么我没有想到的无关变量和它的控制方法?
沙发
 楼主| JJEX 发表于 14-10-26 22:44:43 | 只看该作者
自己的:(再次感谢~~~)
一、实验假设:生字密度越高(即生字越多),理解能力测试得分越低
二、方法:               
1.被试及其分配:
(1)从某中学高中一年级随机抽取150名学生,男女各半。
(2)实验实施前,对这150名学生进行预实验测验阅读水平,按测验分数将学生分为个5个区组,每个区组30人。
(3)随机分配每个区组内的30个同质的学生到自变量的三个水平上,每个水平确保分配同质被试10人。

2.实验材料:
(1)高中英语阅读测验试卷1份(预实验使用)
  (2)难度适中(P=0.5)的英语阅读理解文章1篇(字数300-400字)及针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测验卷1套(10道选择题)
实验前处理:将同一篇原文中的单词随机替换为生字(一对一进行替换),其中生字定义为高中生使用次数为零的专业领域术语单词,根据替换的生字的不同密度(0,5%,10%)得到3篇文章,分别用于控制组、处理组A、处理组B.

3.实验设计:本实验为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1)自变量:自变量为生字密度,将其操作定义为同一篇文章中替换的生字字数。分为3个水平:
    a1 处理组A:低密度组,生字为5/100字
    a2 处理组B:高密度组,生字为10/100字
    a3 控制组:零密度组,没有生字,即使用原文章不做替换

(2)因变量:将理解程度的操作定义为针对测试用的专门编制的试卷得分,即理解的正确率

(3)控制变量:
①由于被试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会影响测验得分,因此控制在前述范围中以提高实验效度。
②为控制被试个体的词汇水平和理解水平差异,根据预实验得分进行区组设计。
    ③为避免文章难易程度因素,文章题材熟悉性因素,选取难度适中(P=0.5)且符合高中生常读主题的文章;并使用同一篇文章控制文章差异因素对实验效度造成影响。
    ④采用双盲设计:主试是该中学英语老师3名,不告知老师真正实验目的,不允许老师查看文章和试题,以及相互交流;同时也不告知被试目的,只由老师告知是月考。但实验后告知主试被试真实目的。
⑤规范主试的指导语和举止,避免出现实验者效应。
    ⑥为控制环境因素,选择安静明亮的3间教室在同一时间进行实验,实验时间20分钟,实验中不允许被试     讨论。


4.程序:
(1)进行预实验,按测验分数将学生分为个5个区组,随机分配每个区组内的30个同质的学生到自变量的三个水平上,每个水平确保分配同质被试10人。
(2)进行实验,阅读文章并做测验,时间20分钟。
(3)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假设检验:H0:u1=u2=u3,三组无显著差异
            H1:至少有两组有显著差异
   已知显著性水平α=0.05
             F=MS组间/MS残差   MS组间=SS组间/df组间    MS残差=SS残差/df残差
             F区组=MS区组/MS残差  MS区组=SS区组/df区组
结论:
① 因为F>F0.05,所以拒绝H0,即认为学生对不同生字密度的文章的阅读理解水平有显著差异,并进行事后检验,两两比较差异显著性。HSD=
       或因为Fobs < F0.05,所以接受H0,即认为三组无显著差异
② 因为F区组>F0.05,所以拒绝H0,即认为不同词汇水平和理解水平的学生的阅读理解有明显差异,并进行事后检验,两两比较差异显著性。HSD=[区组的也要做事后检验咩?我晕了]
       或因为Fobs < F0.05,所以接受H0,即认为无显著差异

5.结果:控制组和处理组差异显著,且高密度组明显显著于低密度组,则认为阅读时生字越多,越难理解
地板
 楼主| JJEX 发表于 14-10-26 22:57: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JEX 于 14-10-27 17:49 编辑

5#
麦甜 发表于 14-10-26 23:36:41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放到论坛看更高大上了  嘿嘿  小白 小若赞一个
6#
ankma 发表于 14-10-27 11:45:07 来自手机设备或APP | 只看该作者
来看看,期待这一周的设计
7#
 楼主| JJEX 发表于 14-10-27 17:55:09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是不是用多选题做测试题更好点呢?有同学提出来说多选题可以防止猜测,各位觉得呢?求大神指导~大神在哪里啊大神在哪里?请移步点评,多谢多谢~
8#
 楼主| JJEX 发表于 14-10-30 13:07:16 | 只看该作者
没人理沉了我再顶下~
9#
小四爷 发表于 14-10-30 14:00:49 | 只看该作者
顶~
10#
kai_wx 发表于 14-10-30 23:55:51 | 只看该作者
顶~前排占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5-1-3 18:59 , Processed in 0.15086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