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考研资料 - 免费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讨论] 出个实验设计大题给大家练练手~~(活动结束,公布获奖者)

[复制链接]
51#
coldmaple 发表于 14-9-25 10:09:05 | 只看该作者
然然他爸 发表于 14-9-24 22:28
我要考研的啊,但我不想仅仅得到为了应付考试的功利性的知识,我还想得到一些实用性的,可以指导我创业的 ...

考研毕竟还是一门看分数的考试,短短三个小时里面不可能将一个实验写得面面俱到。我是跨考的,本科学的工业工程。拿工业工程来举例,核心概念就是优化,考研的过程中只会提出理想状态下的生产线环境让你进行优化设计,这种理想情况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直接照搬到现实生产中去。但是如果考试的时候将一个完全真实的生产线环境给你,光是测量考虑各种声光热环境和厂区布置,再加上优化计算,就够你写个一两小时的了,剩下的东西都没法考了。放到这道题里同理,如果所有变量都要写出来加以控制的话,那三个小时太紧了。
52#
然然他爸 发表于 14-9-25 11:03:37 | 只看该作者
coldmaple 发表于 14-9-25 10:09
考研毕竟还是一门看分数的考试,短短三个小时里面不可能将一个实验写得面面俱到。我是跨考的,本科学的工 ...

哎,这道理我倒是明白。只不过一直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一个我不愿意去面对的问题被这道题给揪了出来,就是——假如我考上了研究生的话,我还要去上2-3年学,再加上准备的一年半(我是二战),一共就是4年多的时间,这4年多的努力万一对我真正想干的事情一点帮助也没有,那真是“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
53#
懒蓝蓝蓝 发表于 14-9-25 11:59:06 | 只看该作者
alexwang 发表于 14-9-23 20:14
优点:提到了额外变量
缺点:并没有提到如何控制额外变量或者如何在统计中处理额外变量;分层抽样的依据 ...

谢谢司马紫衣前辈的指点
1.有关额外变量控制:.随机区组设计,目的是为了控制额外变量(员工等级)。
2.分层抽样是因为员工等级之间人数差别大,比如经理层十几个,员工层可能几百个

前辈看看我解释的对吗?
54#
懒蓝蓝蓝 发表于 14-9-25 12:34:46 | 只看该作者
weiwei1992 发表于 14-9-23 12:46
弱弱问句, 随机区组设计可能性不大吧~~~

不是自己随便设计吗?这个也要求?
55#
minilwl 发表于 14-9-25 15:09:06 | 只看该作者
alexwang 发表于 14-9-24 09:52
作为实验来看,整体结构还是不错的。有些细节需要再思考思考。
不足:反应时的东西是短时间的结果,而幸 ...

谢大神指点,首先两个因变量我思考的是可以互相验证,当然可能只有量表也可以,我看文献有通过对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的回忆反应时测量幸福感,所以借用了一下,希望得出的数据更加直观些,两个因变量得出的结果可以互相参考共同验证结论,我是这么想的。  分层抽取因为是首先是从某市的民营企业中随机抽取一些企业,再从这些企业的各个部门中随机抽取一些部门,然后再从抽取的部门里随机抽取一些人,这个比例依据企业规模来定,这个是分层抽取吧,我记得。的确最后的统计分析思路不太清楚,批评的很对,在统计和实验的结合上还有很多问题。另外额外变量的控制上没有明确提出来,存在这个问题。之前匹配抽取的被试就是希望组间差异尽可能小,毕竟抽取的被试可能存在年龄,收入,职位,家庭等很多差异因素,现在想想可以做个区组,把抽得的被试依照这些影响因素分成几个区组,再做随机区组设计就比较合理了。大神觉得怎么样??
56#
苏杭dalala 发表于 14-9-25 21:32:31 | 只看该作者
想问一下 题目是如何 那么要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的团体辅导的方法都写上来做试验来比较吗  
57#
Walrus623 发表于 14-9-25 22:05:26 | 只看该作者
然然他爸 发表于 14-9-25 11:03
哎,这道理我倒是明白。只不过一直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一个我不愿意去面对的问题被这道题给揪了出来,就是 ...

那你得想好你考心理学的目的了,有人是真喜欢,有人是想搞学术,有人是想做心理咨询师,从我从学长学姐那了解到的情况看,心理学不仅不好考还不好就业,如果不是真心喜欢可以选条更好的路
58#
苍州越 发表于 14-9-26 07:45:29 | 只看该作者
alexwang 发表于 14-9-24 10:00
你的实验设计太简单,简单到基本啥都没说,就是放了几个关键词。另外你的被试选择道理何在,你缺乏一个基 ...

好的 谢谢 等修改后麻烦你再看一下
59#
苍州越 发表于 14-9-26 07:47:38 | 只看该作者
然然他爸 发表于 14-9-24 18:26
看了整个帖子,觉得挺有收获,但也有很多疑问,希望有同学能帮我解决解决。
额外变量难道只要写在额外变量 ...

其实很多的随机取样 基本上都是便利抽样
60#
黄小小猪 发表于 14-9-26 16:55:42 | 只看该作者
实验目的:探究团体辅导方式X和团体辅导方式Y,哪种更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1.自变量
(1)本实验采用2×3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2)自变量A:幸福感测量时间。分为两个水平:
              a1:团体辅导开始前
  a2:团体辅导结束后
自变量A采用被试内设计
(3)自变量B:团体辅导方式。分为三个水平:
              b1:团体辅导方式X
              b2:团体辅导方式Y
              b3:控制组,不采用任何团体辅导方式,只是进行简单的团体活动
            自变量B采用被试间设计
2.因变量
(1)由于幸福感是个抽象概念,不方便测量,所以将幸福感操作定义为:员工在《中国人幸福感测验》上的得分,即因变量为:员工《中国人幸福感测验》的分数。
(2)该实验采用前测后测的试验范式,则每名被试会有一个前测分数和一个后测分数,即每名被试分别对应两个因变量值。
3.被试选择与分组
(1)在北京市某大型私企里,年龄在25~29岁、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未婚员工群体中,随机抽取90名员工,其中男女各半。
(2)再将这90名员工随机分为三组,并保证每组中男女分别15人。
(3)随机将这三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B的三个水平,即分成团体辅导方式X组、团体辅导方式Y组、控制组。
4.控制变量
(1)将被试的年龄、收入、婚否等这些很可能会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因素控制在前述范围内,以此避免导入混淆变量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
(2)为了防止霍桑效应的发生,本试验采取单盲设计:告诉员工这只是公司例行的团体活动。但出于心理实验的道德原则,试验结束后必须要告诉被试本次试验的真实目的。(由于团体辅导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实验,辅导者必须要知道辅导的目的才能进行辅导,所以本试验不能采用双盲范式,只能用单盲设计)
(3)由于三组被试的辅导者不同,所以辅导过程中,辅导者应使自己的言谈举止规范化,避免产生主试效应,进而影响实验信效度。
(4)控制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如:三组被试各阶段的辅导以及幸福感分数的测量应该在相同的时间进行,教室的环境应该基本相同等等,以此来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试验的信度和效度。
(5)后测测验距团体辅导结束的时间间隔不能过长,最好在最后一次团体辅导结束后一两天内进行测量,避免间隔时间过长新的生活事件对辅导效果的影响。同理,前测测验也应在团体辅导前一两天内才进行测量。
5.实验结果
(1)对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技术进行处理。
(2)若团体辅导方式X的前测后测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明显显著于团体辅导方式Y以及控制组,则可以证明团体辅导方式X更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幸福感。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0 金币 +100 收起 理由
笔为剑 + 50 + 100 PERFECT!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Free考研资料 ( 苏ICP备05011575号 )

GMT+8, 24-6-23 10:09 , Processed in 0.08593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X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